十二离家六十还失散亲人终团聚

  “如果不是寻亲志愿者的帮忙,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见到弟弟呢。”潜山市王河镇河镇村农民石林生激动地说。

  那是7月19日的傍晚,石林生家里熙熙攘攘、喜气洋洋——37年前走失的弟弟石小林在志愿者帮助下这天回家了。

  据乡亲们回忆,石小林12岁那年,家里因为穷将他托付给邻县的“补锅”师傅,让他学徒糊口。可年底石小林与师傅走散。

  “哎……当时父亲到河北找过,后来还去过山东泰州、河南郑州,一丁点消息也没有。2001年父亲临终前还念叨着小林的名字。”忆起往昔的伤心事,石林生忍不住叹息。

  今年春上,村里人转来一条寻亲的微信,这让石林生眼前一亮。一了解,这条微信,是公益组织“宝贝回家”的一位志愿者发出的。这位志愿者的网名为“傻大哥”。

  “傻大哥”本名章正应,潜山市黄泥镇胜利组农民。

  今年4月的一天,章正应像往常一样,浏览“宝贝回家”网站,一条四川志愿者“飞燕”的帖子引起他的注意。

  帖上说:现居住在河南郑州的石小林,12岁外出学艺,在河北邯郸一带与师傅走散。师傅曾说过他是“前山”人,还隐约记得小时家乡的一些特征。

  “‘前山’,莫非就是潜山。”信息中说他家门口有小山、田畈,还有牛、驴子、人力打稻机等。除了驴子外,章正应觉得其他信息与本地吻合。

  多年帮人寻亲的经历,让章正应练就了一双敏锐捕捉信息的“火眼金睛”。为了印证自己的推测,章正应一边寻访七十年代潜山农村的老物件,拍下图片,传到寻亲网上,让对方比对。同时,将石小林相关信息通过自己的朋友圈、QQ群广为传发。

  真是无巧不成书,有朋友称,王河镇河镇村石林生有个走失的弟弟,名字也叫石小林。章正应十分兴奋,连忙与石林生取得联系,上门进一步核对信息。

  经过比对,安排双方进行DNA鉴定,结果不出所料。

  “37年的梦今天总算圆了,感谢‘傻大哥’!”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石小林圆梦后感慨万千,但他说的最多还是这句。

  助人寻亲“傻大哥”成功案例八十多

  “傻大哥”章正应一家三口,母亲年迈,孩子尚在读书,全家靠他一人打零工维持生计,2017年前,他家还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

  早在2013年,因为一次偶然,章正应深刻体会到寻找孩子的心,促使他申请注册了宝贝回家志愿者,走上帮助他人义务寻亲的公益之路。为了上网查信息,他家里开通了宽带。

  “为了一条寻亲案例,来来往往的长途电话就有近百条。这点费用,当然自己掏了。”“傻大哥”笑道。

  了解章正应的人都说,“傻大哥”所自嘲的“傻”,实际上是一股不抛弃不放弃的“傻劲”,一股爱心所驱动的执拗劲。

  2014年5月,福建省三明市一个名叫俞振包的小伙子在网上发帖,求助寻找自己的父母。帖上说,小时候,他跟妈妈去赶集,街上人很多,妈妈去买油条时,自己被挤丢,后被人拐卖。由于当事人当时才几岁,能提供的信息有限。怎么去找?

  章正应正是凭着那股执拗劲,将“妈妈”“油条”“赶集”作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

  这是“傻办法”,好似大海捞针。然而,这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一条条信息跳入他的眼帘,章正应逐一进行比对筛选,最终发现“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张滔失踪”的信息有诸多相似之处。章正应立马将两则信息组合在同一个帖子里,然后联系两地的志愿者帮忙核实。

  功夫不负有心人,次年7月,俞振包被确认就是当年被拐的小男孩张滔。

  这一寻亲成功案例,受到央视的关注,章正应应邀作为嘉宾参加了“等着我”栏目的节目录制。这以后,他更是一发不可收,每天他都要在寻亲网泡上四五个小时。

  起初,村里人对他这样做并不理解,有人说:“一个庄稼人,有空就扑在网上,是哪门路子?傻不傻?”章正应却认为,利用农闲做点好事,没有什么损失,还能收获快乐。看到石家兄弟紧紧抱在一起,他也激动得流泪了。“这是我们志愿者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他说。

  我们常常用“傻人有傻福”来形容本分老实踏实做事的人终会收获自己的幸福。“傻大哥”虽然不傻,但这番成就何尝不是他的“傻福”呢?据悉,2013年以来,章正应帮人寻亲成功的案例有80多例。

  来源:安庆新闻网

  (责任编辑 田孟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