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名单的公告,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入围,全国仅7个。

  方利山:“黄山的担子更重了”

  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黄山学院教授,省徽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方利山曾参与当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申报。他说,12年来,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安徽、江西两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做了很多实事。现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正式成立,有利于黄山市文化、旅游、生态的建设,黄山的担子更重了。

  他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有利于徽州文化的进一步传承、保护和弘扬。不过,和其它六个保护区相比,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唯一跨省的,需要建立统一的领导机构、协调机制和保护规划,要严格按《管理办法》实施。同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与新安江生态保护是一致的,因此不但要全民提升自觉性,政府部门还应提高政治担当,高起点将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成好。

  方静:“要有全民自觉保护共识”

  省徽学会副秘书长、绩溪胡适研究会会长方静说:“以‘一府六县’为主体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是国之瑰宝,是前人留下的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历史学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徽学的世界影响力出现就是例证。新的时代,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把徽州文化保护好并传承下去。我觉得,保护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护区内要有全民自觉保护共识,要营造一种人人参与保护的群体氛围,让大家认识到,人人都是徽州文化生态链中的一环,都是文脉传承组成一分子。这是保护区与个别文物保护的不同之处。二是徽州文化生态保护是一种国家文化战略,要站在政治高地来推动各项保护措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要主导协调保护行为规范,有关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文化旅游等政策出台,都要有文化保护的硬性指标,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另外,乡贤的示范作用也很重要,有关乡村自治、风俗传承及水口、祠堂、民居等保护,这些人也是保护徽文化的关键。”

  翟屯建:“我们对徽州文化的保护还太少太少”

  原市地方志副主任、调研员,程朱理学研究会会长翟屯建说:“历经12年,‘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终于破茧化蝶,将‘实验’二字去掉,正式入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首批‘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议名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黄山市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对非物质文化遗存的保护和产业化发展,到“百村千幢”保护利用工程,再到《徽州文化大辞典》的出版和《徽州文物谱系》的编纂,一步步走来,成绩显著。但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涵了太多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粹,我们现在对徽州文化保护、传承、发展所做的工作,还太少太少。如,比徽州是宋以后儒家文化在在民间社会完整的体现和典型的代表,所体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优良情操,并没有发掘出来并在社会上大力提倡;徽剧是京剧之母,徽州是京剧的故乡,但我们在如何保护和传承徽剧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徽州是“文献之邦”,徽州文献和徽州文书是“徽学”赖以成立的基础,本土对徽州文献和徽州文书的保护整理出版,叫了多年,仍无寸进……徽州文化该做的实在太多。相信,随着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正式设立,这一问题能够得到各方呼吁,切实得到解决。行政体制暂时做不到,起码要有一个完整的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工作体制。

  张俊杰:“从三个维度延伸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边际”

  黄山市中华职教社主任、原市政协副主席、十一届安徽省政协常委张俊杰认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立挂牌12年来,我市及绩溪、婺源共同努力,取得不错成绩。今后还应把新安江流域生态保护结合进去。新安江是徽州的母亲河,既是一条生态佳风景美的河流,也是一条历史文化极为厚重的河流,更是连接徽州与长三角经济文化的河流,尽管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范围之内没有列入今天属于浙江的几个县,但浙江淳安等地当年就属于徽州,可以从流域、历史、经济三个维度拓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边际,把我市的融杭与保护区建设紧密融合在一起。”

  卞利:“保护区要有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

  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徽学会副会长卞利说:“前些年,徽州保护实验区表面上搞的很热闹,但其实除了徽州三雕等生产性非遗名录保护外,其它基本更多是表演式的,还未形成不了保护区完整的整体文化生态。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列入全国7个保护区公示名单,可喜可贺,也实至名归。但如何携手婺源和绩溪成立相关机构,将保护区保护工作做细,任重道远。因此,我觉得保护区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协调管理机构,人员不必太多,以兼职为主。但级别须高,形成省、市、县联动,制定章程,什么事归省级跨省协调,什么事归跨市级协调,什么事归区(县)协调。这些都必须厘清关系。”

方利山教授为庆祝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升级即兴写的徽字方利山教授为庆祝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升级即兴写的徽字

  (程向阳)

  来源:黄山日报

  (责任编辑 张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