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阜阳市实现遗体(角膜)器官捐献34例,捐献总数位居全省第二。由于长期饱受疾病折磨,大多数捐献家庭生活困难,为此,阜阳市红十字会发起公益捐赠,专门用于遗体(角膜)器官志愿捐献困难家庭的慰问。

  他的身后是一个特殊家庭

  2016年9月19日,阜阳居民朱坤朋走完了仅40年的短暂一生。遵照他生前的意愿,心脏停止跳动后,他的遗体被运往合肥。他的角膜让两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遗体用于医学研究。

  事实上,从做决定到完成捐献,留给朱坤朋的时间并不长:6月份查出胰腺癌,9月份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朱坤朋的身后,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他的父亲身体不好,母亲聋哑且患有风湿,朱坤朋本人患顽固性皮肤病,治疗多年,花去大笔医疗费,妻子在女儿不到十岁时便与他离了婚。

  朱坤朋去世时,他的父母居住在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中。房门很矮,低头才能进得去。一张床占据了房内近一半面积,加上其他物品,连转身的空间都没有。门外有一个用木板、铁皮搭起的窝棚,用来放杂物。

  多年来,在省市县(区)红十字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朱坤朋家人的生活和女儿的学业得以继续。

  众多捐献者家庭默默付出

  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每年约30万病人需要进行器官移植,但由于器官来源少,只有1万多人能够获得移植的机会,遗体(角膜)器官捐献工作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在时代楷模高思杰捐献女儿器官,苗为民老人、付光文老支书捐献遗体角膜、老党员王昌鳌临终捐献角膜等典型事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阜阳人志愿加入捐献队伍中。2018年,我市成功实现遗体(角膜)器官志愿捐献34例,捐献总数位居全省第二。捐献者中最大的已是耄耋之年,最小的还是孩子,他们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绽放。

  “善郡阜阳”的背后,是众多捐献者家庭的默默付出。据统计,我市的遗体(角膜)器官捐献者大部分因为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去世。

  他们生前四处求医治疗,产生了高额的医疗费、看护费、营养费等。他们去世后,家人除了要承受巨大的痛苦之外,还要承担高额的债务,过着拮据的生活。

  为此,市红十字会通过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和省民政厅的公益平台发起公益捐赠,为遗体(角膜)器官志愿捐献者中的困难家庭奉献爱心。

  扫描二维码可“月捐”

  据介绍,该活动为“月捐”项目,市民通过微信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后,进入捐赠页面。授权自动登录后,可以选择项目已经设定的10元/月、50元/月、100元/月不等的捐赠数额,也可以选择“其他金额”选项,最低捐赠数额为1元/月。

  设置成功后,系统会与市民的微信绑定,定期从微信钱包中自动扣除相应的捐赠资金,捐赠的款项进入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的账户。市民如不再捐赠,可以随时解除绑定。

  上述捐赠达到1000元后,阜阳市红十字会即可从安徽省红十字基金会的账户提取,用于遗体(角膜)器官志愿捐献困难家庭的慰问。

  目前,阜阳市红十字会的方案是,根据捐赠金额的多少确定慰问对象,利用春节、中秋等重要节目,将捐赠款送交遗体(角膜)器官志愿捐献困难家庭。

  来源:颍州晚报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