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文博会上安徽展区好“戏”连连 徽风皖韵成备受关注的焦点

  竹编、泥塑,宣纸、宣砚,黄梅、傩戏……第三届长三角文博会尽显徽风皖韵。浓郁的安徽风格,醒目的安徽印记,悦耳的徽派曲调,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欣赏、购买。

  科技+互动 这些展台体感爆棚

  在安徽芜湖展区,来自春谷3D打印产业园的时印科技带来一款3D打印巧克力机大受欢迎。只需要通过扫码,选择打印图案,3-5分钟之后就能打印出立体造型的巧克力,吃起来口感还相当不错。据介绍,此款3D巧克力打印机已经覆盖杭州、上海、广州等20个城市。

  皖新传媒智能展厅,有个游戏叫做“摘下星星送给你”,这是款墨子号互动游戏,所谓的“星星”指的是墨子号卫星,游戏通过直观、沉浸式体验向公众进行量子通信科普教育。只要站在大屏幕前,伸出左手,通过体感互动,触发程序,摘下量子卫星,就能了解“墨子号”量子科学卫星的功能特点。

  展区里还有一本“魔法书”,通过AR技术,生动地介绍了32种已经在地球上消失的生物,为孩子们打造专属的史前动物博物馆,让读者踏上一条重回史前世界探索发现的旅程,去追溯那些曾在地球上行走过、遨游过、飞翔过的奇妙生物。这是一本可以看、可以听、可以玩、可以拍照的神奇绘本。

  非遗+创意 这些展品吸粉无数

  本届文博会安徽16个地市分别展示了各自文化产业精品,其中非遗文化成为展会上备受关注的焦点。

  精细的竹篮、小巧的竹盘,一件件竹编制品让人爱不释手,在六安展厅,竹编、泥塑等传统非遗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题材丰富、与时俱进是国家级非遗阜阳剪纸的特色,在阜阳展厅剪纸展区,以“王家坝精神”和“抗疫精神”为题材的剪纸作品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在宣城展厅,记者看到手工宣纸被做成纸扇、卷轴并可以定制打印纸张底花,据展台负责人唐先佩介绍,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贺新春系列,红色礼盒内,毛笔、砚台、宣纸、印玺等一应俱全,这一“新组合”让不少参观者耳目一新,纷纷询价。

  在铜陵展区,“四喜铜娃”引来大家围观,据观铜文化负责人王涛介绍,这是民国时期在铜陵出土的一件文物,寓意为人生四大喜事,看上去是两个娃娃,实际上是四个娃娃,非常生动有趣。铜陵的老百姓结婚、生娃都喜欢送这个产品。

  民俗+戏曲 安徽展区好戏连连

  一进安庆展厅,就响起黄梅戏《女驸马》经典选段,唱腔婉转动听,这是安庆市带来的黄梅戏文化展示,年轻的再芬黄梅艺术剧院演员江敏身着女驸马扮相被参观者团团围住。江敏告诉记者,从早上9点开馆她就一直被参观者围着拍照合影。

  除了表演,还有《女驸马》动漫形象展示,这是安庆市在黄梅戏经典IP上的创新探索,国风漫画《女驸马》已经在线上连载,吸引了不少“90后”“00后”年轻观众,让黄梅戏“触网”“出圈”。

  黄梅戏也许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嚎啕神戏”你听过吗?池州展区奉上傩舞《舞伞钱》。舞者手中旋转的“神伞”意为乾旋坤转,穹窿状伞是古人“天形如笠”的具体形象,伞沿周边的十二层呈披靡状的五色纸,寓为天有五色之云,预示着人间吉凶、丰歉;岁有十二月,决定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的农序。

  据介绍,池州傩俗称“嚎啕神戏”,属《论语》中所载“乡人傩”。以驱邪逐疫、祈福纳祥为目的,以娱神、娱祖、娱人为功用,以戴着象征神灵的面具为表演特征的古老艺术形式,被专家学者誉为“戏曲的活化石”。早在2006年池州傩戏就已经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和传承,2007年,池州市贵池区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郑茹 文/摄

  (责任编辑 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