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正值青春的赵勇为保卫祖国走上沙场,与敌人浴血搏杀寸土必争,荣获一个二等功和两个三等功;转业后他深藏功名,成为偏远乡村的一名教师,在基层教育战线默默耕耘。30年来,即使他的妻子儿女,也很少听他讲过昔日的英雄事迹。他只是深夜翻看与战友合影时,才在泪水中追忆与牺牲战友们的热血青春。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颍州区袁集镇徐楼社区的赵洼小学,见到了赵勇老师。

  战场放哨,生与死一线相连

  赵勇今年55岁,中等身材,看上去瘦弱而儒雅。很难想象,这位整天与孩子打交道的中年男子,30年前曾是一位肩扛钢枪的热血男儿。

  “我中学毕业后就参了军。”赵勇的思绪回到了1982年。那一年,正值青春的赵勇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被分配到济南军区某部。

  1985年3月底,按照中央军委指示,赵勇所在部队参与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期的“两山轮战”。坐了4天4夜的闷罐火车,赵勇和战友们在昆明下车后,又被转送到距离战场仅十多公里麻栗坡县。次月底,赵勇正式上了战场。

  赵勇和全连100多名战友一起,被分配到洞6号山洞,他被安排的岗位是哨兵。“我们白天打炮,晚上就驻守山洞。”赵勇说,部队分为明暗哨,自己负责其中最危险的明哨。一到夜间,赵勇便背起自动步枪在哨点值守,按照要求,他的手腕上还系了一根细细的绳,有十多米长,另一头与后面的暗哨战友手腕相连。

  “那时候比较落后,因为怕被敌人摸到明哨后一窝端,所以两个哨兵的手腕上都用绳子连接着。”赵勇说,这样的好处就是,一旦明哨牺牲了,暗哨可以通过绳子的异常发现敌情,第一时间为山洞里的战友传递消息,做好应战准备。

  血染疆场,战火中的热血青春

  一年多的战场生涯,最让赵勇难忘的,是1985年的“9·28”战斗。

  当年9月28日傍晚,已升任班长的赵勇接到上级指令,组织突击队员,即刻夺取八里河东的34号高地。

  利用夜色和炮火的掩护,赵勇率领突击队秘密靠近敌人,迅速攻占了八里河东34号高地。战斗进行得很激烈,赵勇当场击毙了一名负隅顽抗的敌人。为了守卫高地,在与敌人反复争夺中,坚守主峰一号哨位的副班长张金良,连续击毙了两名敌人后,在与敌人扭打时不慎被炮弹击中,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张金良是阜南人,是赵勇的好友。“我们在整理他的遗体时,见到他左手炸断,胸部、腹部炸开,右手的食指上还套着两个引爆炸药的手榴弹拉火环。在他随身的衣袋里,还有一张写有‘人在阵地在,决不当俘虏’的纸条。”

  1986年5月,赵勇所在部队结束轮战返回,中央军委授予多个单位和个人荣誉称号。其中,张金良烈士被记个人一等功,赵勇被评为“火线模范党员”,并荣立二等功、三等功。

  1989年,赵勇转业回到地方,他将所获奖章悄悄收藏,没有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按照分配来到家乡担任一名乡村教师。

  初心不改,在教育战线继续奉献

  在学校里,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赵勇从不会缺席。在孩子们凝视国旗的时候,他总会站在后排,默默敬上一个军礼。

  赵洼小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普遍缺少来自家庭的亲情关爱。有的学生不小心磕到碰到了,赵勇都是第一个跑过去帮忙,把他们背到村卫生室治疗。二年级学生李佳豪,因父母外出打工缺乏管教,活泼好动,经常和同学打闹。赵勇找他谈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在学习上多加辅导。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孩子的精神面貌迅速转变。

  有一年暑假,大雨滂沱,赵洼小学校园严重积水,教室受涝。赵勇第一时间来到学校,和保安等人一起排水到天黑,直到排除了险情。

  从疆场搏杀到躬耕杏坛,赵勇退伍不褪色,扎根乡村教育30年无怨无悔,将满腔热情传给一茬又一茬学生,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称赞,先后荣获颍州区“安全综治工作先进个人”、镇级“优秀教师”和学校“优秀辅导教师”等称号,今年9月获评颍州区“优秀乡村教师”。

  今年夏天,颍州区委组织部开展“寻访红色传家宝”活动,赵勇的事迹被传开,大家才知道身边有这样一位战斗英雄,30年来深藏功名,在教育战线上继续为国奉献。但这些在赵勇看来都不算什么。他认为,今天安宁的生活,正是革命先烈和张金良等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自己为之付出理所当然。深夜,当翻起当初和战友在战场上的合影照片,轻轻抚摸那一张张充满坚毅和朝气的青春面孔时,他才忍不住落泪:一起战斗过的兄弟们啊,你们看到了吗?今天的祖国盛世,如你们所愿!

  来源:颍州晚报

  (责任编辑 田孟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