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下,经济增长的速度取决于新旧动力的转换进度。

  作为全省首个年度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的开发区,今年以来,合肥经开区工业经济运行在快速增长的轨道上:1—8月份,该区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422.4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全省近4个百分点。受此支撑,上半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5亿元,同比增长12.4%,显著高于全省8.7%的增幅。

  前不久召开的全省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深刻地指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已成为时代潮流,谁见事早、行动快、力度大,谁就能抢占先机,掌控主动。

  “全省‘调转促’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全面提升产业素质,有效改造产业版图,这也是合肥经开区近年来矢志探索的转型之路。 ”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伟说,该区经济运行之所以保持持续较快发展势头,正得益于持续推进产业调整,积极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区的产业格局和竞争力得到新的提升。

  集聚:营造“项目—产业—基地”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促进发展要素加速聚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壮大

  7月份,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500强排行榜,来自中国的联想相较去年排名上升了55位来到231位,超过了可口可乐、联邦快递、高盛等久负盛名的大公司。联想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3年前才投产的联宝电子合肥公司的“强势助阵”:这个联想旗下的最大笔记本制造基地在2014年生产笔记本电脑超过2000万台套,工业产值达到486亿元,成为全球PC产量第一大制造基地。

  受合肥联宝在短短 3年内快速崛起的带动,电子信息产业不仅成为合肥市发展最迅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全省工业经济中增长最快的突出亮点:2014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 461.9亿元,增长43.8%,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3.8%,居40个工业大类行业之首。

  这样一个蔚为壮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崛起,最初仅源于一个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招商成果:2009年,合肥经开区将联想的笔记电脑电源供应商——航嘉电子吸引至该区落户。

  “当时,正值全球金融海啸过后,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经开区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突破口,加大了相关企业的培育和引进力度。 ”合肥经开区招商一局局长吴文利说,从上游供应链条突破后,合肥经开区于2011年正式与联想签约,2012年合肥联宝电子顺利投产,并于去年迅速突破年产2000万台大关,由此也进一步加速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的集聚,目前已经有20多家联宝配套企业入驻合肥,涉及到笔记本、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

  全省 “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列入十大工程之首,明确提出要引导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加速集聚,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格局。

  “我们的最突出体会就是,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必须要瞄准产业方向,顺应发展规律,以培育和引进项目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聚更多产业项目,壮大产业规模,营造产业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环境和生态,进而加快产业基地的整体崛起。 ”杨伟表示,“项目—产业—基地”的良性互动,让该区打造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冰箱生产基地、全球重要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叉车、挖掘机、轮胎和液压机床制造基地……

  这条行之有效的产业集聚路径,助力合肥经开区在“十二五”期间有效改造了该区的产业版图: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住宅产业化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工业产值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带度,而传统产业占比5年间下降10个百分点之上。

  升级:加快优势制造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打造“制造强区”

  9月底,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6号”一次性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超大的燃料贮箱为新一代运载火箭提供了超强动力,而制造这样的燃料箱离不开总部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合锻机床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15000吨双动充液拉深液压机”。

  作为全省工业经济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开发区,合肥经开区是汽车、家电等我省优势制造企业集聚之地,汇聚着江淮汽车、合力叉车、合肥锻压等全省先进制造业的“种子选手”。

  “‘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制造强省地位初步建立’的目标,我们理应在建设制造强省的进程发挥更大的作为。 ”杨伟表示,近年来,该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优势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制造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明确作出突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的部署。在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合肥经开区大力引导企业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步伐:该区企业已经建设国家级10家国家级研发机构、53家省级研发机构。 2014年,全区完成技改投资182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5%。江淮汽车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晶弘冰箱的“瞬冷冻”技术、合力叉车的“基于PDM的4C集成技术产品研发系统”……一系列达到国内外最新水准的技术和研发成果,引领着合肥经开区不断加快建设“制造强区”的步伐。

  创新:加快建设研发平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长点

  今年3月22日,清华启迪科技城在南艳湖畔正式启动。这是一座以科研孵化与成果转化为主体功能的国家级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计划总投资110亿元。建成后,预计引进500家左右企业入驻。

  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是 “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的十大工程之一。 “合肥经开区作为工业经济集聚区,更要坚持需求导向,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增长点。”杨伟表示,基于这一谋划,近年来,该区正在抓紧改造提升和新建一批的研发平台,以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企业,加快把新技术、新应用、新成果培育转化为新产品、新企业、新产业。

  如今,在合肥经开区,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南艳湖高科技研发基地、东湖高新(合肥)科创中心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大学城产学研对接平台、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创新要素加速集聚:1—7月份,该区企业申请发明专利、授权发明专利分别增长115%、142%。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合肥经开区在“调转促”之路越走越宽,不断巩固和扩大着在中西部地区开发区中的领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