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年前,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巢湖之滨悄然诞生,14年前又升格为“国家级”,4年前成为安徽首个千亿工业区,2年前成为安徽首个两千亿工业区。2012年,位于合肥经开区的合肥出口加工区封关运行,今年上半年在国家51个出口加工区中排名升至第7位。今年7月,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

  一步步走来,合肥经开区已经成为合肥经济圈发展的“火车头”“聚宝盆”……该区在发展中提出的“高效服务奠定开发区的发展速度、改革创新注入开发区的持久活力、民生工程贡献开发区的发展红利、拼搏奉献塑造开发区的永恒精神”。既是该区在转型发展中的勇敢担当,更将进一步成为引领发展的主旋律。

  2014年,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区30周年。开发区,站在新的起点上。作为安徽工业第一区,合肥经开区将继续发展工业经济,用务实的精神来推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在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奋勇争先,完成“四个转变”,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探索发展新路径,勇当转型发展排头兵。

  步入新常态

  变追求“速度”为追求“质量”

  从1993年至2010年,合肥经开区成立前十几年,经济发展每年以30%的速度飞速增长。“十二五”以来,合肥经开区经济增速已降至15%左右,发展速度下来了,发展质量上来了,结构更加健康了。

  历来,合肥经开区拥有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等四大支柱产业。“十二五”以来,该区经济版图在悄悄发生深刻裂变。在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四大支柱产业所占比重从2010年的高达95.6%,下降到今年的80%左右。如今,合肥经开区电子信息、新材料、住宅产业化、生物医药等四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更是异军突起,同比增长超过100%,在全区工业产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16%。

  熟悉的人都知道,合肥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2009年才起步。“当时,全球经济危机肆虐,国内原本热闹非凡的招商活动骤然降温,合肥经开区成为当年唯一一家主动到深圳航嘉电子招商的单位,刚好我们急于规模扩张,正在全国找点,双方一拍即合。”航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汪卫星说。

  这或许是一个并不起眼的招商成果,却是一步深谋远虑的妙棋,也是合肥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弯道超越”的起点。引进航嘉,就是在为引进联想这样的龙头企业做准备,因为航嘉是联想电源适配器的核心配套商;继而又引进了给联想做代工的宝龙达电子,逐步完善产业基础之后,引进联想集团自然是水到渠成。

  如今,联想集团投资的联宝电子,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去年产值14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299亿元,预计全年超过380亿元。从电子零部件起步,到引进主机龙头企业,再到配套企业大量涌入,是园区按产业链招商的用心之举。

  今年前三季度,合肥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241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665.2亿元,同比增长20.02%。不得不说,在全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合肥经开区的发展成绩显得尤为耀眼。毫无疑问,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的崛起,为合肥经开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力。

  no.1only.1

  杀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血路”

  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发展工业……作为改革开放先发地,开发区最初发展之路大同小异,当初合肥与武汉、长沙、滁州、芜湖等城市在家电行业几乎共同起步。在千军万马的方阵中,何以独树一帜,何以一马当先,何以独自杀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既要广结善缘,又要苦练内功。在此基础上,要有深厚独到的眼光,一旦瞄准目标就咬定青山不放松”。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姚卫东对开发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领会。

  全国每卖5台冰箱,就有1台是合肥经开区制造。这一点,足以让每一位合肥人自豪。如今的合肥经开区,不仅是“中国家电第一区”,而且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家电第一区”。从no.1到only.1,合肥经开区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道路。2000年3月,合肥海尔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当年即投产并顺利诞下首台电视机,开启了合肥经开区家电产业发展的脚步。紧接着,华凌、长虹、晶弘电器、美菱、格力、美的、友达光电等一大批知名家电品牌纷纷入驻。十年磨一剑,合肥经开区完成华丽转身。

  整机企业快速集聚,配套企业也接踵而来。当初,海尔工业园本地配套率只有15%。而今,合肥经开区家电产品本地产业配套率高达90%,如此高的配套率在全球也是首屈一指。这表明,合肥经开区家电产业已经建成了高度完备的产业链。品牌齐全,聚集度高。2013年,合肥经开区家电企业生产家电整机近3000万台(套),完成产值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家电品牌集聚度最高的开发区以及全国最大冰箱生产基地。

  大是规模,高是质量。而今,合肥经开区家电产业正经历着“制造”到“智造”的蝶变。以冰箱为例,晶弘冰箱的“瞬冷冻技术”一经问世便惊艳全球。基于这一高端技术体系,晶弘在柏林国际家电消费展拿下大奖,又获得了全国“2013工业设计创新奖”,被评为“2013年度最具成长力家电品牌”。

  以晶弘冰箱为代表的一批高精尖家电产品的问世,不仅让合肥经开区成为全球家电行业的领跑者,而且意味着合肥经开区在奔波途中正在进行自我升级,实现了由“制造”向“智造”、由“速度”向“质量”的华丽转身。如今,家电产业的成功模式正在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复制。

  高举“创新”旗

  争当转型发展排头兵

  开发之区,其命维新。创新,成就了合肥经开区今日之辉煌。创新之迹无处不在。除了高效运转的政府,除了科学规范的管理,除了晶弘冰箱的全球至尊,除了家电产业的世界第一,除了联想笔记本电脑的国际辉煌,还有产业发展的自我革新。

  “十二五”以来合肥经开区在发展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基础上,积极培育四大新兴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4+4”的产业格局业已形成,千亿住宅产业化、千亿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正加速崛起。体制创新,政策创新,企业创新。创新,让开发区彰显蓬勃生机。经开区的领导班子对创新的认识十分理性。如今,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先发地区在创新能力上的差距不是越来越小,而是越来越大了。“作为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我们合肥经开区拥有危机感,更有使命与担当,我们最有能力改变这种逆势,我们理应成为中西部地区创新路上的追赶者。”

  创新,铺就合肥经开区的未来之路。南艳湖,是合肥经开区最好地块,这里正在成为新兴的科技研发中心。今年5月9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正式揭牌,将发展成为年产值50亿元的公共安全产业园区和科技孵化的平台,南艳湖畔将崛起一座“清华城”。8月21日,联想研发基地在南艳湖畔动工,这也是联想全球四大研发基地之一。

  除了产业创新、科技创新,合肥出口加工区、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正在成为合肥经开区新的增长极,该区经济版图形成了“一主两翼”新格局。今年上半年,在全国51个出口加工区中,合肥出口加工区排名第7位,书写了内陆出口加工区发展的奇迹。今年7月7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挂靠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比照享受省级开发区各项政策。

  伴随着出口加工区的“对外扩张”,伴随着空港经济示范区的“振翅起飞”,未来合肥乃至安徽都将会引来产业发展的机遇,合肥经开区这座安徽工业第一区将会愈发耀眼,必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第一区。

  恒念“服务”经

  营造一流发展环境

  改革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一种革命,而且是革自己的命。“开发区唯一的权力就是服务”,这是合肥经开区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也是该区在政府职能和管理体制上,自我革新、自我革命的生动体现。

  9月上旬,姚卫东刚从俄罗斯考察归来,在乌法市,该市市长在交谈中问他:“中国的开发区发展这么快,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传授给我们,帮助我们进行开发区建设?”“俄罗斯人觉得中国开发区的发展是不可思议的。”姚卫东说,就合肥经开区走过的发展历程来看,开发区走过了一条从加工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的道路,这其中政府的高效服务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加快开发区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但对于我们现在来说,存在转型发展问题。”姚卫东直言关键,“转型发展就是要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由同质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是由硬环境见长向软环境取胜转变。但这些变化,都需要开发区管委会加大引导和服务的力度。过去我们曾说过,开发区管委会唯一的权力就是服务,在转型发展阶段,同样必须坚持这一点,以高效服务奠定开发区转型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当前,经开区已经积聚了大量的主导企业,对现代企业的服务工作,成为了经开区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此外,针对现代企业发展存在过高物流成本的问题,管委会领导班子多方调研,决定吸引一批专业的物流公司为区内生产型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该区正在尝试,通过有效发挥“无形的手”的作用,借助于以企业研发中心、高校资源为代表的科技优势,为开发区科学长远发展提供长效助推动力。

  服务,浸润在灵魂里,落实在行动中。在开发区走过30年,合肥经开区走过20年之际,如何更好地使用政府这只“无形的手”,如何更好地为开发区工业发展服务,即是一个十分熟悉的任务,又是一个充满新时代特性的考题。让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管好自己该干的事,营造一流发展环境。政府的职责,除了出台产业扶持的政策,最重要的是保障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一个企业关系一个产业,从上游设计研发到下游物流供应,从员工住房到人才招聘和培训,无不需要政府的保障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