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四五”,绘就宏伟蓝图

  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省人民政府编制了《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围绕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平台、重大工程、重大改革和重大行动。

  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到2025年,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跻身全国第一方阵,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明显上升,涌现更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强县(市、区)。

  □关键词:科技创新

  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皖、人才强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升级版,加快建设 “高原”“高峰”相得益彰、 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科技强省。

  建设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研究制定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安徽方案,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建强以国家实验室为内核、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石、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载体、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外延、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为网络的支柱和框架,创建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联合体、科技大市场等支撑平台。

  实现一批前瞻性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突破,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持续争先进位。

  □关键词:新兴产业

  建设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开展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建设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智能家电5个世界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领域打造增长引擎。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一批数字科技创新先行区和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培育形成1个万亿级产业、10 个左右千亿以上产业、100个左右“群主”“链长”企业、1000个以 上专精特新及“小巨人”“冠军”企业。

  □关键词:改革开放

  进出口总额越过千亿美元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推进关键领域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培育壮大外贸主体,进出口总额越过千亿美元。高质量建设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基本形成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关键词:绿色转型

  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全新版

  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打造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全新版。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赢得主动。加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筑牢皖西大别山、皖南山区生态屏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温室气体减排等生态环保重大工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关键词:双循环

  增加优质产品进口

  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加强物流通道、物流枢纽、物流园区和智慧物流建设,打造多层次多元化区域市场。跟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化,扩容和优化出口产品体系,增加优质产品进口,积极吸引产业链布局,推动更多优质企业“走出去”。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

  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实施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统筹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共同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以科技和产业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为切入点,协同开展重大项目投资、区域性消费中心建设,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打造一批联通国内、国际市场的共享平台。以五个“区块链接”为载体,强化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体系、公共服务等一体化共建,促进更高水平区域分工协作,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关键词:基础设施

  五大工程加快建设交通强省

  实施“新基建+”行动,推进5G网络规划布局和基站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超算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实施“轨道上的安徽”建设工程,推进合肥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和皖北、江淮城际铁路网建设,实现铁路网覆盖90%以上的县、80%以上的县通达高铁。实施“高速上的安徽”建设工程,推进“县县通”到“县城通”,基本建成“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实施“翅膀上的安徽”建设工程,优化提升合肥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构建“一枢十支”运输机场体系,布局一批A2级及以上通用机场。实施“航道上的安徽”建设工程,建成引江济淮航运工程,基本形成“一纵两横五干二十线”内河航道主骨架。实施“能源供给保障”工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关键词:协调发展

  支持合肥朝国家中心城市迈进

  打造现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范”建设,朝着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支持芜湖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支持安庆、阜阳、蚌埠、黄山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支持马鞍山、铜陵、滁州、池州、宣城建设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支持亳州、宿州、六安打造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支持淮北、淮南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现代化中小城市培育工程,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

  打造千亿级农业产业化集群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防止返贫致贫的产业、就业帮扶长远发展体制机制。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皖粮”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工程,深化现代种业提升工程,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绿色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打造百亿级产值龙头企业、千亿级产值农业产业化集群。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宜居水平,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

  □关键词:民生福祉

  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构建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中等收入群体比例超过40%。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质量提升、普通高中扩容建设等工程,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能力,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建设,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加快医疗卫生资源提质扩容,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刘媛媛 姜志远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