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去年,我省GDP增速全国第四

  全国第四 2020年GDP增速3.9%

  2020年,安徽生产总值3.87万亿元,增长3.9%、居全国第4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进出口总额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和7.8%;城镇新增就业66.3万人、调查失业率5.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7%;粮食产量803.8亿斤、居全国第4位。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省“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全省生产总值从2.38万亿元增加到3.8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3.9万元增加到6.1万元,发展格局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居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9%和9%。粮食产量由全国第6位上升为第4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7.3%和15.1%,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前列,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重要转变。

  □关键词:疫情防控

  全国第一 向湖北捐献血液292万毫升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省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求,率先实行定点集中隔离、全面核酸筛查和全面封闭管理,用一个月时间控制住疫情蔓延。全省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91例,全面落实“四集中”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治愈率达99.4%,用一个半月时间实现住院患者“清零”。派出8批1362名援鄂医疗队员奔赴武汉,累计救治3156名患者。先后6次向湖北捐献血液292万毫升,居全国第一。中国科大“托珠单抗”治疗方案列入国家诊疗方案。

  □关键词:抗洪救灾

  三线作战 提前撤离安置132.9万人

  2020年汛期,安徽暴雨天数、累计雨量创历史纪录,众多江河湖泊水位超警戒超保证超历史。我省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摆在第一位,及时启动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全面展开长江、淮河、巢湖“三线作战”。提前撤离安置群众132.9万人,加固加高堤坝1189公里,排查处置险情2325处。我省快速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损毁房屋重建和修缮加固入冬前全部完成。抗击特大洪涝灾害取得全面胜利。

  □关键词:经济运行

  六稳六保 出台226条政策举措推进

  去年我省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系统推进“六稳”“六保”,我省及时出台226条政策举措,建立复工复产调度和帮扶机制。新增减税降费672亿元,下达各类直达资金1345亿元,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1.6亿元。组织14批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778个、竣工1826个。商合杭高铁全线贯通,合安高铁建成通车,芜宣机场建成试飞,建成5G基站29415个。全省经济加速恢复到常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脱贫攻坚

  全部脱贫 484万贫困人口受惠

  2020年我省加大对受灾贫困群众救助帮扶政策支持,全面加强农村困难群体精准监测帮扶,帮助 179.1万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帮销扶贫产品209.6亿元,防止了因疫因灾致贫返贫。剩余8.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十三五”期间,我省4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得到解决。

  □关键词:科技创新

  第一方阵 区域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2020年安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全省实施“揭榜挂帅”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项目76项。“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新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5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92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7家。“中国声谷”入驻企业1024家、营业收入1060亿元。

  回望“十三五”,我省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率先获批布局,“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立柱架梁,大科学装置集群初步形成,量子通信、动态存储芯片、陶铝新材料、超薄玻璃等标志性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关键词:区域发展

  全国第一 高铁运营总里程2329公里

  2020年我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取得重大进展,全省实施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16项,实现“一网通办”服务事项104项,职工医保异地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实现。

  “十三五”期间,安徽区域发展整体效能全面提升,基础设施体系显著改善,高铁运营总里程2329公里、居全国第1位,实现“市市通高铁”;“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加速形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万公里;“一枢五支”机场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关键词:生态环境

  最好水平 长江国考断面水质90%优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20年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15.2%,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7.7%、全部消除劣V类。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禁捕区域内渔船、渔民全面退捕。完成造林152.6万亩。

  “十三五”期间,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2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2.9%,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森林覆盖率30.22%,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关键词:改革开放

  全国最少 省级行政权力“瘦身”给力

  2020年我省全面推行“皖事通办”,率先推出7×24小时政务服务地图,企业开办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一日办结”。新增境内首发上市企业20家、总数达126家,其中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8家、居全国第7位。省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达7320家、居全国第1位。

  回望“十三五”,安徽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省级行政权力保持全国最少。民营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超60%,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587.8万户、增长113%。林长制、编制周转池、县域医共体、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等改革品牌不断涌现。

  □关键词:民生保障

  全国第二 地级全国文明城市12个

  2020年我省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水平得到新提升。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84.7%,33项民生工程投入1213.6亿元。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78个,建成乡村智慧学校2714所。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773.7万人,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5%。

  “十三五”期间,我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提前3年实现全覆盖。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56.44万套,改造农村危房47.37万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实现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入选地级全国文明城市总数达12个、居全国第2位,入选中国好人总数1491人、居全国第1位。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 武鹏 姜志远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