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赵皖平:精准识别高素质农民 使之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引领者

赵皖平在安徽代表团全体会上发言赵皖平在安徽代表团全体会上发言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说到“三农”话题,身为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赵皖平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停不下来。自2013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每年全国人代会召开前几个月,他都要加班加点,深入基层调研,认真撰写建议和议案。在他心目中:全国人大代表,责任大压力沉,必须全心投入。

  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的战争中,赵皖平注意到,高素质农民在防疫物资捐赠、米袋子和菜篮子保供、春耕备耕生产中,成为一支靠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可以说,高素质农民已经成为我国农耕文化的弘扬与传承者,农村创新创业的先行者,农村产业扶贫的带领者,帮助小农户进行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引领者。”

  赵皖平表示,由于目前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对农民的界定多数基于城乡二元结构制定的,随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完善到位,农民由身份界定正在向职业属性转变,法律法规政策修订完善需要一个过程。

  为了更好地发挥高素质农民在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赵皖平呼吁,精准识别高素质农民,让高素质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赵皖平认为,首先要明确高素质农民的牵头管理部门,以及高素质农民的精准识别条件与程序。对年度从事农林牧渔生产劳动时间超过200天、收入80%以上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服务且达到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的规模种养者或社会化服务及劳务提供者;对兴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产品商品化率超过80%以上、收入80%以上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服务且达到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以上的领办者等相关条件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应当界定为高素质农民。

  其次,明确高素质农民的权利与义务。界定高素质农民不是为了设置务农门槛,而是为了精准扶持规模农业生产者和普通小农户,真正发挥惠农政策“四两拨千斤”作用。让高素质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带领或帮助普通小农户一起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共同致富奔小康,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记者 黄娜娜)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李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