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日益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阻碍我国教育长远发展的严重问题。在今年的合肥市两会上,就有多个民主党派和政协委员聚焦了这一话题,他们通过走访调研,希望能找到原因和症结所在,并希望通过他们的呼吁和建言来为孩子们减负。

  初二、初三学生作业写到十二点是常事

  合肥市政协委员李金明对合肥不同中小学走访调查,以小学二年级为例,每天要完成语文、数学等家庭作业,完成课外辅导练习、手机软件作业、同步字帖、抄写生字、朗读背诵课文、预习新课等内容。临近期中、期末考试,作业量会加大一倍,大部分家长反映:学生作业过多,负担太重,每天的作业都要写到九点半左右。

  而进入初中后,有大三门、四小门共计七门功课。平均每天五门功课的家庭作业、课外辅导作业、以及课本知识的预习和复习等。写作业速度比较快的学生一般要在十点半左右完成,稍慢一些的,要在十一点半左右完成。到了初二,又增加了新的物理学科,学生正常完成作业的时间要到十一点半左右。到了初三又增加了化学学科,写作业到十二点是正常现象了。

  大多初中生睡眠不足8小时

  合肥市民进通过调研发现,中小学课业负担重体现在:一是教辅资料多、二是家庭作业布置超量、三是课外作业多、四是课外培训多、五是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六是有“减负”理念的教师不多、七是课外作业重复的多。

  据了解,寄宿制九年级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七八年级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走读学生的睡眠时间更少。有一半左右的学生认为每天的课外作业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内容是已经掌握的、重复的。

  升学考试压力巨大是“罪魁祸首”

  究竟是什么造成孩子们课外负担重?合肥市致公党调查分析认为:一是升学考试的巨大压力。中小学生除了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还有许多模拟考试、单元考、小测验,学生应接不暇,压力非常大。

  二是家长不切实际的虚荣。家长把孩子都当作天才来培养,处处与其他孩子进行攀比,不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还表现在各种艺体能力上。从早教班到幼儿绘画、从钢琴考级到舞蹈比赛、从跆拳道到羽毛球。一方面在孩子身上进行巨额教育投资,一方面给孩子增添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三是社会评价的不良导向。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评价机制普遍奉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老旧观念。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前途和成绩画上等号,不顾孩子的个性发展。很多学生自己也会因为成绩不佳而自惭形秽,甚至有些学生还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每年都有一些孩子因为成绩而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

  四是教育管理的片面无序。上级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看似都制定了德、能、绩等多个方面的考核方案,但是在具体运作过程中,往往很容易一刀切地把考试成绩作为重要依据,这无形中加大了各方压力,甚至出现了校内、校外联手加压的现象。

  降低中考难度,减少“竞赛加成”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关于规范管理面向基础教育领域开展的竞赛挂牌命名表彰等活动的公告》明确了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各类竞赛的具体要求。合肥市政协委员赵明建议,安徽省应配套相应的制度,规范或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相关教育类竞赛,比如“奥数”。严禁任何组织和学校组织与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挂钩的“奥数”、等级评定、选拔性考试及学科类竞赛活动。同时,活动的获奖结果只能视为荣誉,不得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承认违规开展的此类活动的成绩或结果。同时随着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逐步提高和教育部关于到2020年全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的出台,有必要降低安徽省初中学业毕业考试的难度,让更多的孩子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同时有更多时间充实自己,发展兴趣特长。

  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作业限量制度

  合肥市民进建议,坚守教育法规,落实有关减负规定。在学生到校时间、作业等方面严格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规定。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建立和完善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制度、家庭作业限学科制度和家庭作业限量制度,加大对学生课业负担的控制检查力度。做到“四留四不留”(即:留层次型作业、留自主型作业、留实践型作业、留养成型作业。不留超时超量作业,不留节日作业,不留机械重复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

  组织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积极开展研究,大胆探索减负增效提质的新思路新方法,适时加以推广。

  严格执行“全省普通中小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期中考、一次期末考”的规定,严禁考试次数过频的现象发生,坚决做到学生考试成绩不排队。

  (责任编辑 邓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