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上午,薛家洼区域的江边一片繁忙。这次,渔民不再忙着出江捕鱼,而是上岸搬家。不远处,雨山区渔政人员的巡逻艇正依次拖曳着渔民船只穿梭在江面上……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三大一强”整治正酣的背景下,薛家洼首批5条渔船在当天清除拖运等待拆解,拉开了我市渔民退捕转产的的序幕。

  薛家洼,万里长江奔腾到此流速放缓,鱼租浪花、渔舟出没,这里是最适合捕鱼的水域之一,素有天然渔港的美誉,也是长江干流马鞍山段最集中的渔民、渔船聚结地,在过去的“黄金岁月”里,这里“津市家家有鱼卖、往来抛网如织梭”。

  近年来,长江流域“禁捕”已是大势所趋,2018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2020年前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现常年禁捕。全面禁捕标志着退捕转产刻不容缓,2019年,《长江马鞍山段“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方案》、《马鞍山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马鞍山)经济带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出台均将渔民退捕转产列为重点工作,展现了马鞍山“护江”的坚定决心。

  在4月份出台的《马鞍山市渔民退捕转产实施方案》中,要求5月底前长江干流薛家洼渔船全部拆解、渔民退捕转产,薛家洼区域成为我市渔民退捕转产攻坚战的桥头堡。

  为有效开展渔民退捕转产工作,我市成立了全市渔民退捕转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工作方案。县区、园区作为本次渔民退捕转产工作的责任主体,按照属地原则开展工作。薛家洼汇聚了59条渔船,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属花山区、雨山区、博望区和当涂县,各县区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人驻扎一线,实施挂图作战,有序开展政策宣传、身份界定、协议签订、资金发放、渔船拆解、社会保障等工作;大力宣传禁捕相关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发放“致渔民朋友们的一封信”,耐心细致地做好渔民思想工作,广泛争取渔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截至目前,薛家洼区域内,雨山区12条渔船全部签订退捕转产协议,花山区32条渔船、博望区14条渔船正在加紧推进协议签订,当涂县1条渔船已完成拆解。自5月15日起,待拆解渔船将陆续清除拖运至当涂拆船厂进行集中拆解。

  愿意拆解渔船之余,有人心存忧虑。“我今年47周岁,自打从娘胎里开始,我就是‘船上人’。”渔民张周华说,他家祖祖辈辈都以渔为生,他从小就跟船,一家都吃住在船上。他坦言自己的心情很复杂,“我们只能从长江里来,没了船、离了水、‘饭碗’就没了,一旦渔船拆解,拿什么保障生活呢?”渔民张强今年28岁,他在某种程度上觉得拆解渔船是一种“解脱”,“我有俩孩子,小的也快上幼儿园了,要为他们今后做打算,上岸是最好的。”心思活络的他近期已经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起了销售顾问,打算“先过渡一下”,“下一步慢慢找个谋生的好手段。”

  对此,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合理安置渔民是退捕转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根据渔船的船长、材质等因素,给予渔民不同标准的补助金额,并提供为期两年的过渡期补助,为渔民代缴居民养老保险费,各县区、园区将依照政策法规对渔民的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就业帮扶、子女就学等方面采取一定的帮扶措施,“全力保障5月底完成薛家洼地区渔民退捕转产工作,6月底前完成长江干流全部渔船拆解,8月底前争取完成全市范围内全部渔船拆解。”(记者 季晨辰 通讯员 王云平)

  (责任编辑 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