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装上电动冲水马桶,自家用的还是泛黄掉瓷的便坑;塞给儿媳两万块办孙子百日宴,宴请前夜还在吃重温后的剩饭;自家有两套房外租,一年到头却舍不得给自己买条像样的皮带……连日来,很多从全国各地返肥的人们都表达了对父母的牵挂与不舍,尤其是归家时看到父母“过度节省的日常生活”,自己劝着劝着眼泪就掉下来。安徽知名自媒体人士石院刚感慨,“80”、“90”后的父母都经历过物资紧缺的计划经济时代,那个时代养成的“同款习惯”理应得到子女的尊重。子女们要做的是“不让常回家看看”流于形式,要用更真诚的孝心与行动来反哺亲人。

  [子女说] 父母吃剩菜剩饭 孙子百日宴一下给两万

  ““你们打算一回合肥就给孩子办百日宴吧,这两万块钱你拿着。”2月19日的元宵夜,是宣城姑娘殷婷婷结婚两年来,头一次在婆家掉泪。眼前饭桌上,美味的炖鸡汤、酸菜烧大肠和热气腾腾的元宵都放在她身边,桌对面的父母却就近吃着中午剩下的豆腐泡炖白菜。

  “我婆婆家条件不差,老两口在阜阳颍州区经营一家烟酒百货店,但平时对自己非常节省”殷婷婷说,尤其是她公公,对自己节省到了“抠门”的地步,“他系的是店里最便宜的10元皮带。有一次我花1000多元给他买了一条名牌皮带,他到现在都没舍得拆。”殷婷婷的丈夫程先生说,每次去菜市场,母亲总给孙子买12元/斤的土鸡蛋,给自己买最便宜的洋鸡蛋,“水果也是,草莓、车厘子都往孙子嘴里塞,自己吃的却是低价处理的苹果。”

  “你们不是没有钱,能不能别这么节省,对自己好一点!”今年元宵夜,程先生有些看不下去了,结果父亲一句话让他哑口无言:“你今年多回家几次看看你妈,我就对自己好一点。”

  6000元给儿子装马桶 自己用的却是裂瓷便坑

  去年,黄祥飞和未婚妻一直在忙着装修合肥的新家。黄祥飞老家在亳州农村,2017年与未婚妻宋丽丽相识。去年8月,黄祥飞拿出工作8年的积蓄在合肥高新区买了套房子,乐坏了女友,却让老家的父母喜忧参半。老两口觉得,儿子买房娶媳妇需要脸面,未来的公公婆婆应该出一份力。黄祥飞说,去年国庆节,新房交付后,父亲从老家赶来陪他跑家具市场,在一家知名的冲水马桶店里,一声不吭地就把价值6000多元的马桶费用付了,“还是电动按摩的马桶,几乎是店内最贵的一款。”黄祥飞想抢着付,没能争过父亲。

  今年过年,黄祥飞带着未婚妻回亳州老家过年,上厕所时才发现,最应该更换的是家中的坐便器。“爸妈用的还是蹲式便坑,泛黄的瓷砖踩上去都能听到碎裂声。”第二天,黄祥飞便去镇上买了一个崭新的坐便器。

  “我不反对父母节省过日子,但有时候连一些不该省的东西也‘抠门’,我不能接受。”在省城一家外语培训机构任教的孙女士称,她父母家的条件也不好,像洗过脚的水冲厕所、用过的塑料袋装垃圾等,这样的节约方式无可厚非,“但吃一些剩菜剩饭、临期食品是万万不可取的,很容易弄坏身体。”孙女士说。

  [父母说]

  多年养成节约习惯 更想为子女做出个榜样

  父母的爱有千万种,但他们的“节省习惯”却让子女们感慨,“原来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近日受访的10组50后至70后的父母当中,半数人认为“有钱当没钱花”的节约习惯是当年经济条件下养成的。也有人认为,他们厉行节约习惯是想给子女做出一个榜样,希望子女能够理解。

  “儿子喜欢吃螃蟹,我买来给他做好后,绑螃蟹的绳子总会留起来再用。”在合钢厂的老员工崔师傅说,“我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用洗衣水冲马桶,也知道儿子对自己的‘嫌弃’,但节约水资源很有意义,看到废物得到利用,我很高兴。”

  “我们那辈人是从苦日子过来的,现在节约就是以备不时之需。”年轻时当过大队食堂伙计的赵先生说自己爱“囤”,“有一次女儿要寄大件快递没箱子,我立刻从储藏室里拖出来一个合适的,当初就想着这么大的比较难找,先收好以防万一。”

  去年刚升级当爷爷的朱老汉说,他们这一代人信奉“贪腐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孩子们吃不完的剩菜,只要没坏我就坚持帮他们消灭掉。”朱老汉说,孙辈们有时买东西,稍有不合就不要了,“这点我看不过,该节约还是要节约的。”

  ■观点

  儿女“嫌弃”的习惯 满含父母的成就感

  “父母那些让子女们‘嫌弃’的节约习惯,何尝不是他们的成就感所在?”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认为,“同款节约”现象的背后,除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习惯养成,还有为人父母者都有做好儿女坚强后盾的心理。“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在紧要关头需要他们的帮助。”王云飞建言,父母的节约习惯只要合理,做儿女的就无需劝他们改变生活方式,不过事关身体健康的生活细节,一定不能省。

  “合肥今天”、安徽知名自媒体人士石院刚感慨,“80”、“90”后的父母都经历过物资紧缺的计划经济时代,那个时代养成的“同款习惯”理应得到子女的尊重。子女们要做的是不让“常回家看看”流于形式,用真诚的孝心与行动反哺亲人。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