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合肥掀起“改造”城中村运动,目前已由一环向二环扩展。但在合肥老城“心脏”地带,却仍然屹立着一片堪称“最牛”城中村。它位于古教弩台和逍 遥津公园之间,紧邻寿春路,四五十户人家蜗居于一片破旧平房和二层小楼,环境恶劣,影响市容,居民迫切希望改变。留,有碍观瞻;拆,没有开发商感兴趣;面 临两难取舍,是否还有第三条路走?记者发现,将其改造成怀旧人文休闲街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既为城市保留一段记忆,也实现文化、商业价值,造福居民 和城市。

  夹在逍遥津与教弩台之间

  这片城中村位于寿春路南侧,北与逍遥津公园隔寿春路相望,门前即为公交车站;南与古教弩台为邻,与明教寺后墙之间仅隔一条小巷。建筑形式为砖混平房 和二层小楼,年代久远,并有大量临时搭建。村中巷道狭窄、墙皮脱落、线缆纵横,显得阴暗、破败,令人望而却步。城中村临街房屋多作门面出租,业态繁杂,为 服装、食品、百货、小旅社、文身、照相、刻章、佛教用品、丧葬用品等。俯视城中村,竟发现屋顶还有菜地。

  城中村居民期盼改变现状

  逍遥津街道九狮桥社居委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城中村居住着四五十户人家,大部分是私房,只有几户是房产局的公房。虽然狭小、阴暗,既碍观 瞻,也有安全隐患,但改造却又不易。“我们也知道难看,但是没有人来开发怎么办呢?”该工作人员无奈地说。她透露,城中村居民期盼早日改变现状,“毕竟房 子太小了,有的几代人住在里面,巷子里整天见不到阳光。由于没有厕所,居民只能上公厕,有的在家里改个厕所。我们摸底摸多少次了,居民都愿意拆,但就是没 有开发商来开发,毕竟这么多居民安置要好多钱。”

  “老乡”汪洋曾呼吁保留城中村

  改造城中村,目前最常用的是“拆除”法,但因拆迁安置牵涉面广,难以满足各方利益诉求,易成“难啃的骨头”。更为重要的是,城中村承载着城市记忆,如果全部拆除,往往割裂历史,得不偿失。

  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主政广东时,曾提出城中村是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在改造城中村时,也不要全部推倒重建,广州可选择保留一个具有代表性 的城中村,留下城市快速发展印记。汪洋强调,老城、老街、老屋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建筑符号,有着丰富的文化沉淀。新的城市规划,也不应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 厦。

  而国内外建筑界的共识是,一座城市应该有各个时期的建筑,每个时期建筑都有其文化、历史和美学上的意义,具有保留价值,不能简单粗暴地一毁了之。

  建议打造怀旧人文休闲街区

  将城中村改造成怀旧人文休闲街区,既不破坏历史,也能彰显其文化和商业价值,国内成功范例不胜枚举。远有上海的田子坊、杭州的清河坊,北京的南锣鼓 巷,近有合肥曙光路北端的“中隐于市”。这些聚集了咖啡馆、书店、酒吧、创意工作室的文艺圣地,前身都是破烂的城中村,如今小资汇聚,吸引了大量游客。

  逍遥津街道的这处城中村处于寸土寸金的繁华地段,咫尺之间既有逍遥津和教弩台两大历史古迹,也有人潮涌动的淮河路步行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商业价 值不可限量。如能在保持基本建筑形态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引导居民置换、出租,重现淮河路老民居特色,吸引游人,对于城市和居民,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