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2日,接受安徽农网专访时的徐剑2015年7月22日,接受安徽农网专访时的徐剑

    2008 年端午,退伍军人徐剑回到了家乡——安徽省霍邱县潘集镇,恰好碰到了两户村民为争夺灌溉水沟里的一点水源吵得不可开交。细问之后徐剑才得知,由于常年干旱少水又处于丘岗地带,家乡的用水和灌溉成本异常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乡亲们不再为水犯愁?有没有什么作物可以让大家种田不再靠天收呢?徐剑当即就下定决 心,要找出一条适合家乡的现代农业路,造福一方乡邻。

    几年来,由于成功带动农户规模种植红薯致富,并将红薯加工成优质粉丝俏销全省,徐剑成为家乡创富的领军人物。2015年7月22日,安徽农网深入霍邱县潘集镇,实地探访徐剑与他的农业“帝国”,倾听他的粉丝“传奇”。

    创业未完待续 

    从兵小哥到董事长,徐剑2003年走到现在可谓一路坎坷。03年退伍后,徐剑做过业务员、开过商贸公司、做过对外贸易,滚爬摸打了好几年终于成就了一番事 业。09年初决定回乡创业后,徐剑毅然关闭了在合肥的公司,和父亲奔波考察了两个多月,决定在家乡规模种植红薯发展节水农业。紧接着,父子俩启动筹备工作,汇报给镇里、印发种植技术明白纸、号召村民们成立合作社,忙的不亦乐乎。

    可惜天不遂人愿。随即,徐剑在农业创业的路上第一次被泼了冷水。他没料到,家乡的农户虽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可是由于产量和销量低,都不愿尝试大面积种植。没 有随行者,徐剑不得已选择了单打独斗。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在当时的刘楼、申岗、朱郢几个村,以400元一亩地的价格流转丘岗地200亩。从选择品种到科学种植管护,徐剑吃住在田、事事亲力亲为。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收获季他的红薯田平均亩产达到了5500斤!

    近在身边的丰收,是最好的宣传示范。随后,周边老百姓纷纷找到徐剑,主动要求加入他的瑞禾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种植户风险,合作社开始实施“订单”种植,包产包管包收购。在一系列种植管理模式改变下,合作社规模不断扩大,社员收入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当地 红薯种植面积5000余亩,实现年产值超3000万元。

    其实早在第二年丰收,徐剑就在欣喜之余开始产生隐隐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主要来自于市场,大丰收了是好事,可是如果市场行情一旦不好,社员辛苦种的红薯、紫 薯该何去何从?通过考察,徐剑创办了安徽鑫美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起了粉丝厂,引进了粉丝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生产“徽薯”牌无明矾红薯粉丝和紫薯粉丝。并于2012年聘请了农科院和合工大的教授进行技术改良指导,经过几年的稳扎稳打,如今“徽薯”品牌红薯粉丝、紫薯粉丝、水晶粉丝、紫薯速溶全粉、鲜 紫薯片等十余种产品,陆续获得了安徽红府超市、南京苏果超市、华东区世纪联华等大型商超的抛来的订单“橄榄枝”,成为越来越多省内高端消费者的不二选择。

    酒 香不怕巷子深。2014年上海农交会上,无明矾、高品质的“徽薯”紫薯粉丝获得了上海消费者的追捧,两百件产品在短短一小时内迅速售罄,这给即将开拓上海 市场的徐剑足足打上了一针强心剂。“目前公司的问题是产能不足,种植基地和加工设备都急待扩大,未来市场容量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关于市场,徐剑如是说。

    行者之路不孤单

    “在家乡奋斗的这几年,我要特别感谢镇政府、县政府一路来的大力扶持。我从零开始成立合作社,到建厂做深加工,镇政府在项目审批、基础建设和土地流转等方面都 给予了我大力支持。从镇上到县里,各级领导还积极为我争取了各类政策、对接销售平台,鼓励我大胆走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路子,才有了今天的成绩。”说起创业 史,徐剑目光中透露着满满的感激。

    徐剑的成功,还离不开亲朋好友的一路搀扶、不舍不弃。“特别困难的时候,我好几次想过是否要放弃。家人和朋友的支撑是我披荆斩棘的正能量,帮助我度过一次又 一次难关。”每一次扩大种植规模、扩建生产设备,要强的徐剑都会面临严峻的资金考验。而令他骄傲的是,投身农业六年多他没用过一分钱贷款,凭着“一个好汉 三个帮”的口碑一路走到现在。

    也正是得到良师益友的建议,徐剑还结合红薯种植产业发展了黄牛养殖和水产养殖,走起了循环农业的“时髦”路子。此外,他还与朋友合作建设黄秋葵种植基地,生 产秋葵花茶、秋葵果茶、秋葵籽油,并注册了“中葵”商标。下一步,他正筹划创建家庭农场发展生态旅游,主打“阿奎哥的农场”,决心将农业高附加值路线玩转起来。

    “我是个幸运的人,这些年来一直努力打拼,但前行路上从不孤单。”徐剑嘴角扬起来,笑容里全是欣慰。

    “互联网+”与未来

    “互联网+”无疑是时下最热的词。对于许多生产型企业来说,“互联网+”带来了电子商务的大机遇。但在徐剑看来,“互联网+”带给他更多的是思考。

    “业精于深。电子商务是未来方向,但并不是我目前发展的第一要务。横跨一二三产,我现在的最需要做的是把发展思路梳理清楚,把重心暂时放在生产端,重点打造精 品产品。当我的产品足够强大、无可取代,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与我一道开拓电商这片蓝海,而合作的方式和形式更有许多可能。此一时的快与慢,显然并没有 那么重要。”这,就是徐剑的发展“哲学观”。

    现在,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成功人士,如果有人问起徐剑创业的最大感受,他会说:创业是一首歌。“山一程水一程,创业路就是一个曲线,有高潮也有低谷。每天的经历就像音符,流淌出美妙的未来。”(文/安徽农网 曹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