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在亳州开辟第一块药圃,亳州的种植、经营药材之风经久不衰。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基本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中药颗粒剂生产、中药流通、中药科研和中药文化传播等全产业链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

  改革开放后,从亳州走出来的“药贩子”肩扛手提,走街串巷贩卖中药,以此为谋生手段。

  进入新世纪,一家又一家中医药企业在这片弥漫着药香的土地上拔地而起,千家药企、十万药商、百万药农正见证着我市药市的繁荣与产业提升之路。

  而今,我市围绕“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宏伟蓝图,举全市之力推动中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规范发展。2018年,我市中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达1096.8亿元。

  肩扛手提出来的“中华药都”

  提起当初“跑药”的艰辛,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超感慨万千。1984年,王超放弃稳定的医生职业,转身投到贩卖中药材的大军中。“当时交通不发达,出行基本都靠火车。”就这样,王超在本地农家收购了40公斤地产白芍,用普通的麻袋装好,坐火车来到了河南新乡。下火车后,他就租了一辆自行车开始走村串户去卖白芍。

  靠着这一趟趟单薄的利润王超积累了一批固定客源,从而也坚定了继续从事中药行业的信心。“那时候我和我的伙伴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药贩子’。”王超和众多靠贩卖药材为生的伙伴们一样奔走于全国各地,这也是亳州药商的最初雏形。

  天道酬勤,因药材质量好,外地客户越来越多,需求量增多,王超开始用火车发货,并购置了一辆货车专门用来送货。彼时的亳州药材市场也开始逐渐活跃起来。

  1985年9月9日,当时亳县(今亳州市)县委、县政府立足亳州中药材贸易优势,组织举办了首届中药材交易会,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约1200名药商参会,成交额达1.1亿元。

  首届药交会向全国集中展示了亳州的中药材种植、加工、交易的盛况,有力促进了当地中药材交易,提高了“中华药都”知名度。“亳州的药材市场终于恢复到明清时代的鼎盛时期。”王超表示。

  可以说只要有中医院的地方都有亳州人推销的药,只要有中药厂的地方,就有亳州人送去的货。一个买全国、卖全国的营销格局基本形成。

  在中药行业摸爬打滚几十年的王超,2009年转身创办了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现在的谓博中药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以中药制造、销售、研发为一体的药业集团,属下有四家公司,从事GAP规范科技研发基地种植、精细中药提取、GMP精确中西成药制剂、精致中药饮片生产加工、QS花果茶、保健食品等,荣获国家多项发明专利。

  王超的转身,其实是“中华药都”转型的一个缩影。

  从2000年左右开始,亳州的中药产业由交易市场引领向中药工业引领转变。市委、市政府着力提升产业层次,鼓励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改造升级,向中药提纯和医药制造业发展,重点发展中药材提取物、中药保健品和各种剂型的中成药等,延伸中药产业链条,提高医药工业附加值,打造现代中药产业。

  2014年,亳州规模以上药业工业产值193.18亿元,同比增加17.7%,工业增加值48.6亿元,同比增长15.8%,在当时整个经济运行形势放缓的大背景下,2014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增加值总量首次超过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位居全市各行业第一,成为首位度产业。

  从中药饮片向中药制造升级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位于亳州高新区的天马(安徽)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换上无菌服,进入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分拣、包装,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在各条生产线忙碌着。

  天马(安徽)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峰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引进了先进的保健食品生产技术,生产中成药胶囊及口服液等保健食品,延伸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产品的产业链条,实现了从中药材原料到中药保健食品的一体化,提高了中药材的附加值。截至目前为止,公司已拥有各类专利共63个,其中5个发明专利,53个实用新型专利,5个外观设计专利。企业正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而天马(安徽)国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新发展只是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我市以建设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重点,全力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是2015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的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也是全省唯一的一家以现代中药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市发改委高新产业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基地获批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扩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现代中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围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我市积极鼓励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使中药饮片企业向提取、配方颗粒、中成药制造升级。数据显示,目前中成药、提取物、保健食品等各类生产企业占基地企业比重从2015年的不足20%上升至2018年的49%,其中中成药生产企业22家,可生产疏风解毒胶囊、板蓝根颗粒、蒲地蓝消炎片、复方蒲芩胶囊、参苏感冒片、救心丸、复方丹参片、六味地黄丸、葛酮通络胶囊、虎地肠溶胶囊、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中成药品种225个,广印堂、华佗国药、济人药业等5家企业获批配方颗粒生产试点企业。大品种、大品牌培育取得新突破,济人药业疏风解毒胶囊、九方制药公司葛酮通络胶囊、华佗国药公司救心丸等3个品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九方制药中药三类新药虎地肠溶胶囊进入省医保目录。华佗国药“力源”、济人药业“药信”、广印堂药业“广印堂”、芍花堂药业“芍花”等4个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以上知名品牌42个。基地已初步形成中成药、提取物、中药饮片高中低协同发展局面,现代中药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在路上

  2018年,我市中医药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96.8亿元,其中中医药流通贸易额743.2亿元、医药工业产值318亿元、种植业产值35.6亿元。

  2016年以来,国家从战略层面相继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医药法》等一系列扶持中医药发展的法律和规划。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亳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赋予亳州市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的重大历史使命。

  我市于2017年、2018年分别制定了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工作要点,并同步开展《世界中医药之都(安徽亳州)建设发展规划(2019-2030年)》编制工作,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部署要求,推动亳州现代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规划》提出把亳州打造成“世界中医药之都”的“54321”发展思路,着力打造“十名工程”,从中医药制造中心、创新中心、品牌中心、文化中心四个方面推进建设。2019年4月,《规划》经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已经提交省政府审批,目前《规划》正在按照各项工作要点同步推进中。

  在各项政策支持下,2018年,亳州市新获批GMP生产企业14家、总数达175家。转入药品技术品种6个、待转入394个,报批中药配方颗粒品种1294个,吸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品种303个,引进兽药品种2个。目前,全国100强医药企业已有57家落户亳州。

  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不仅有“药”,还要有“医”。

  2018年9月,华佗国医馆开馆,国医大师、全国知名中医定期坐诊,赢得了患者的良好口碑。截至去年底,全市有4所中医院全部通过“二甲”复审,全市拥有11个省“十三五”重点中医专科,2位全国名中医、7位省级名中医、7位省级基层名中医;全市89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馆,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85%以上的村卫生室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三县一区全部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目前,全市拥有三级中医院1家,“二甲”中医院3家,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3个,全市89个乡镇卫生院、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馆,设置了标准化的中医科、中药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5%以上的村卫生室具有中医药服务能力,三县一区均通过省级、国家级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验收评审。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世界中医药之都”的宏伟蓝图正逐步铺开绝美的画卷,绘制出更美的明天。(赵琳琳)

  来源:中国亳州网

  (责任编辑 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