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社区居民反映问题要跑到社区居委会,现在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很快得到解决。在禹会区钓鱼台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掌上社区”的“微服务”,利用微信群实时反映自家遇到的问题,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进行答复、处理。近两年,钓鱼台社区利用“微”平台,将政策咨询、民生事务、公益活动等服务“搬”到了手机上,拓宽了基层社区治理的新渠道,也汇聚起品质社区建设的新力量。

  “楼上那户味道太大了,他家一开窗,我家立刻就得关窗。可以跟楼上反映一下吗?”6月的一个上午,军休3所的居民微信群里就出现了一户居民对楼上邻居的吐槽。网格员陈宝月看到微信后,立刻调取了住户资料。“这户住着老两口,老爷子卧病在床,为了缓和矛盾解决问题,我们先联系了他们的子女,通过子女向他们反映问题希望能缓和一些。”取得了联系后,陈宝月和另两名工作人员进行了登门拜访。现场一看,果然老两口的家中长期没打扫、长期不开窗,再加上有卧床病人,室内卫生条件确实很糟糕。社区工作人员与老人子女协商了老两口能接受的保洁方案,反复做通了老两口的工作,才算解决了这户室内的卫生问题。

  “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不知道怎么漏水了,麻烦值班的人来看看哦。”最近的一个周末的上午,邓利利的手机微信群“叮叮叮”响了起来,不一会,该栋楼几户居民的信息便占满了手机屏幕。

  邓利利是钓鱼台社区迎河联工委书记,也是当天的值班人员,虽然她根本不会修太阳能热水器,但还是联系了小区的物业经理和她一起登门查看。“其实修热水器不是我们社区的工作范围,但居民既然反映了,肯定是有难处,我们就尽量帮忙联系能解决问题的人,尽快解决问题。”

  到了现场后,邓利利利用微信群对现场情况进行了直播,整栋楼的居民都能看到问题出在了哪,大家共同商讨问题解决的办法,提出意见和建议。随后,物业带来的维修工根据居民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制订维修方案。邓利利在微信群上公示。得到居民的认可后,邓利利又带着维修工跑到光彩大市场购买配件,直到热水器修好,全程直播。这一次,居民们从意见不一、反对争执到广泛认可、响应参与,认可率、满意率达到百分之百。

  钓鱼台社区的居民刘文斌今年已经八十多岁,对于“掌上社区”大加赞赏,“有什么事他们都在群里说一声,我儿子看到了就能立刻通知我。前段时间我们80岁高龄人员补贴认证,就是在网上完成的,省了不少事。”刘文斌说,掌上社区让很多老年人简化了办事流程,享受到了更好的社区服务。

  随着社区的发展,居民们的诉求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居民们随时表达诉求,也成了不少社区想要解决的基层治理难题。

  “我们每一名工作人员的手机里都至少有六七个社区居民微信群,每当有邻里纠纷、社区建设等问题或建议时,只要居民们在微信群里反映,我很快就能知道,及时帮助他们。”钓鱼台社区党工委书记康怀春介绍,钓鱼台社区现在已经有43000多名常住人口,未来新房都交付,全部住满,这里会成为超过6万人的大社区。占地面积大、人口众多,居民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会层出不穷,钓鱼台社区以居民的问题和需求为工作导向,使用“互联网+基层服务”治理模式打造“掌上社区”。从2017年开始,钓鱼台社区尝试利用微信、QQ等现代化信息手段,逐渐破解了城市社区邻里疏远、社区服务信息不畅等问题,一系列社区事务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借助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软件建立起了多层级的联络群。在小区层面,有居民网格微信群、党员活动群和网格长微信群,社区网格长还加入了街道层面建立的囊括所有街居干部、职能科室的微信群。群里涵盖了社区、居民、业委会、物业等各类群体,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了。

  来源:蚌埠日报

  (责任编辑  牛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