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远的乡村学校摘首批“全国校园足球学校”、 两年定向培养5000名教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破解择校热的“铜陵经验”曾全国推广……通过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近年来,我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通过一连串创新做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先行先试

  “铜陵经验”曾全国推广

  据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金燕介绍,我省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首倡者和先行区,早在2006年,为破解“择校热”的难题,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铜陵市在全国率先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优化布局调整、均衡资源配置、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创造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铜陵经验”,被教育部向全国推广。

  比如,合肥市全国率先实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零障碍入学”;通过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等模式创新,加速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根据省教育厅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93.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目前,全省已有94个县(市、区)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认定,通过率近90%,位居中西部前列。”金燕表示,今年如果能顺利通过此次国家督导检查,我省将在全国继东部省份之后第9个、中西部第1个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覆盖。

  记者走访 乡村学校摘首批“全国校园足球学校”

  义务教育均衡,不仅仅是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扩散,更是让城区学生能享受的素质教育能在乡村学校“遍地开花”。

  随着教练一声哨响,抢球、运球、传球、过人……只见身着黄蓝球服的两支球队技术娴熟地带球奔跑,如今,学校的标准化的足球场成了全校孩子们最爱的地方。

  走进宿松县汇口镇曹湖初级中学,绿草如茵,2015年的9月,这里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校园足球学校”。

  “以前学校没有开设足球课时,我经常能看到不少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踢球,尽管那时候操场还是泥土地。”学生们对足球的热爱,让校长黄训艳萌发了发展校园足球的想法。

  但刚成立足球队时,面临着场地、资金、苗子选拔甚至是专业足球教师缺乏的难题。“2015年刚成立足球队时,我们从初一分别选拔了一支男队、一支女队,其中留守儿童占三分之一。”此外,球队还专门聘请了1位专业足球教练,每天放学后组织校队固定训练一个半小时、周六训练一整天。

  与此同时,整个校园的足球氛围也在不断升温:从初一开始,在正常的体育课之外,每个班级每周都有1节足球课;大课间,增加了自创的足球操;校内年级之间、班级之间,开展足球联赛;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这所乡村学校因为足球,在安庆市打响了知名度。

  模式创新 “在线课堂”让乡村孩子上齐美术、音乐课

  “同学们,如果要画一只小白兔,要经过哪些步骤呀?让我们先通过一个小短片看看小白兔平时的生活习性是怎样的……”9月12日上午,宿松县凉亭镇的青竹小学一年级(1)班的12名孩子正在上一堂特殊的美术课。通过黑板前的电子屏幕,孩子们听着城区学校的一位美术老师讲了一节绘画课。

  “我们学校现在有106名学生,但老师只有11个人,大多是语文、数学、体育老师,再加上一位音乐老师,没有美术老师。”校长王凡告诉记者,尽管学校没有美术老师,但通过“在线课堂”实现了和城区学校的“课程资源共享”,每周,每个年级的孩子都能通过这块电子屏幕连接起与城区美术老师的“课堂对话”。

  记者了解到,由于乡村教师的配置不齐全,我省探索出以县为单位、由优质学校辐射教学点和薄弱学校的“在线课堂”常态化教学模式,有效解决教学点及农村偏远地区师资力量匮乏,破解了教师“下不去、留不住”这一难题。

  2014年,我省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省份”。除此之外,我省每年还安排2500名定向培养支持计划,两年共培养5000人,极大地解决了乡村教师短缺问题。

  晨报记者 刘梅梅 通讯员 高灿文

  ■数说义务教育均衡化

  截至2017年5月底,我省共投入资金937亿元,“全面改薄”校舍改造类项目,已完工1.9万个、面积2271万平方米,占五年规划建设面积的100%;购置设施设备434万台件套、图书2090万册,占五年规划的100%,实施进度位居全国第1。实现全省中小学校三类重点校舍无D级危房,1人1桌1椅的比例为100%,寄宿生1人1床位的比例为100%。

  五年来,我省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投入逐年增加,由2012年的463.0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641.3亿元。2016年,全省小学、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分别为8573.56元、12435.26元,比2010年的3191.12元、3963.55元分别增长168.67%、213.74%。

  (责任编辑:沈秀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