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智能化+科技范!合肥24座新建公厕投入使用

  小厕所关系大民生。城市光鲜亮丽的背后一直存在“如厕难、难如厕”的问题。如何化解厕所难题?记者4月14日获悉,合肥市包河区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改造提升公厕30座,新建公厕24座,一大批公厕焕然一新,一座座设计新颖、环境优美、人性化设施齐备、“智能化+科技范”的公厕亮相合肥街头,让市民“方便”之处更方便。

  4年升级改造30座公厕,今年再改5座

  淝河岸边雨花桥公厕的管理员刘万梅是1993年来到包河环卫,做公厕管理员已经28年了,说起之前管理公厕的情景,刘万梅仍记忆犹新。“那个时候的公厕确实又脏又破,通风也不好,而且最早的时候,还是旱厕,管理起来很麻烦,我每天得不停地清扫地面和拎水冲洗便池。”

  雨花桥公厕是2018年进行改造的,说起改造后的变化,让她很欣喜。原本脏旧的外墙变成了白墙青瓦的徽式建筑,内部焕然一新,洗手台龙头和便池都换成了感应式冲洗装置,男女卫生间配比更加人性化,为老弱病残孕设置的第三卫生间也是设施齐全。公厕提升改造,刘万梅感受最深,“现在公厕清理起来方便多了,而且大家用厕所时素质也提高了。”

  公厕虽小,却既关系着民生,也是城市重要的文明窗口,包河区的“厕所革命”正是切实为群众办实事的成果。据统计,从2017年以来,合肥市包河区完成了包公祠、青年塘公厕等30座公厕的升级改造,今年,包河环卫将继续进行“厕所革命”,改造5座原有的老旧公厕。自大力开展“厕所革命”行动以来,合肥市包河区的公厕华丽转身,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公厕的认知,让市民的“如厕”更加方便,变化中浓缩着城市温度、蕴含着民生情怀、展示着高标准的合肥城市文明。

  满足市民需求,全面新建24座公厕

  为推进“厕所革命”的进程,完善包河区公厕数量方面的不足,从2017年起,合肥市包河区新建金斗西路公厕、紫云路公厕、方兴湖南岸公厕等24座公厕。

  新建的金斗西路公厕位于金斗西路与云谷路交口西南角,主要给在公园游玩的市民使用,公厕设计简约大方,墙面干净整洁,内部设施齐全,管理间内工具摆放有序。该公厕管理员聂小云说道,厕所建好后,在天气好的周末节假日,使用厕所的人还是很多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公厕已不能满足市民的如厕需求。包河区相关部门在选择新建厕所位置时,充分考虑市民需求,并结合城市公共设施设置的相关标准,在人流量大的路段和游客较多的景区新建公厕。如今24座便民公厕已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包河环卫在公厕的管理维护上,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到地面、墙壁、厕位、周边净,无溢流、蚊蝇、臭味等要求,确保公厕的正常使用。

  打造特色品牌智能公厕

  据了解,包河区城管局环卫中心不仅全力推进厕所革命,还致力于打造公厕的特色品牌——智能公厕。望湖城公厕是2019年新建,位于祁门路和呈坎路交口,公厕设计更人性化,男女厕位比例为1:2,设有独立的第三卫生间。公厕内外景色清新,布置的各项“智慧”系统让如厕市民夸赞新奇又方便。

  当市民走近,可以看到公厕外青竹围绕,公厕内则是绿植点缀。公厕入口处设有“人体感应器”,一旦感应到有人进入,即刻开启智能除臭新风系统与音乐系统,位于墙顶和大小便池旁的通风系统将室内外空气进行循环,达到即时除臭的功能,而响起的轻音乐则营造出轻松的如厕环境。厕内灯光设施可根据外界光线自动调节亮度,冲水设施均为自动感应系统,实现绿色节水节电,节能又便民。在男女厕入口处分别有两个USB充电口,能够满足市民临时救急。

  渡江战役纪念馆公厕位于景区内,游客较多,使用频率较高。为方便游客如厕时等待,厕所内安装了电子屏幕,屏幕上可以实时显示当日温度、湿度及如厕人数,减少市民等待时间,提升市民的如厕体验。

  改造提升以及新建的公厕落地开放后,日常管理如何进行决定着公厕的品质能否延续。对此,包河区城管局环卫中心加大对公厕环境的测评考核力度。每月单独对全区66座公厕保洁管理、硬件维护等公厕管理情况进行评分,针对测评结果暴露的问题,环卫部门安排人员及时整改。包河环卫还开放各类渠道,加强大众对公厕管理的监督,市民可以通过市长热线、数字管理平台反馈各类意见。

  此外,全面实行公厕专人专业管理,实行“一人一厕”的日常保洁和管理维护,而对人流量大、厕位多的公厕配备男女各一名保洁员。同时公厕主管部门组织督察队对全区公厕管理情况进行每日巡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据了解,现在每次需整改的问题公厕比例呈稳定下降趋势。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通讯员 钱佳莲

  (责任编辑 周西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