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涵养人才“蓄水池” 集聚发展驱动力

  芜湖日报记者 陈旻

  2020年的最后一天,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举行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暨分站授牌仪式。该工作站创下“3个一”:安徽省获批的第一批政府主导的高层次引才平台;芜湖市第一家获批的共享性引才平台;一步到位的顶格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平台寄予了新希望,我们希望使之成为高层次人才成长强有力的‘孵化器’,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高速路’。”揭牌仪式上,市人社部门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

  抢抓机遇

  博士后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最有效载体;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跨越的助推器。

  自2002年博士后工作开展以来,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49个,其中国家级18个、省级31个。设站单位覆盖电子电器、特种显示、建筑节能、新型材料、新能源、电缆、汽车及汽车零配件制造、航空飞行器等多个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特别是2013年以来,我市深化人才强市战略,广泛宣传人才特区建设相关政策,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科学定位县区产业布局,突出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主题,把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显著的位置,夯实企业加强人才平台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意识,引导和促进企业根据自身定位及发展需求,自觉主动地设计人才发展规划,积极主动地实施人才建设计划,先后有40家企业获批设立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前十年设站总数的4倍,博士后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校企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知识技术产业化、培养造就高层次科研人才、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桥梁和平台,在推动芜湖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政府引导

  推动博士后事业快速发展

  不久前,国家人社部下发通知,安徽省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入选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其中,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为高校引进,安徽华能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全省唯一首次入选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的企业,为我市博士后事业发展的成绩单上增添一笔亮色。

  近年来,我市紧扣人才优先发展主战略,通过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积极营造“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的良好环境,给予新设立的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一次性10万元的设站资助,对在站博士后每年给予2.4万元生活补贴。在全省率先开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年度运行绩效评估工作,出台了《芜湖市省级以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运行绩效评估办法》,对年度绩效评估优良的设站企业给予最多20万元的运营资助。芜湖市多次获评博士后工作先进单位;奇瑞汽车股份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5、2020年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我市连续4年在省级评估中都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优秀表彰。

  在提升设站数量的同时,我市更加注重质量建设,形成择优扶持、择优资助的政策导向,凸显博士后工作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激发设站单位、博士后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精神,推动我市博士后事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上下合力

  博士后事业成绩斐然

  “我市博士后事业经过十几年发展,逐渐形成了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与全市的产业战略布局要求相适应,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博士后工作的主体,示范带动作用明显。二是博士后研究注重实际应用性,研究项目与企业发展需求结合紧密,促进了产学研一体化。三是形成了政府部门引导、企业单位为主体、各方面协调配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博士后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市先后有113名博士后人员进入各站开展科研工作,承担科研项目18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26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2项;专利授权257项,多项成果实现产业化,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5亿元,累计培养企业创新创业科研人才200多人。

  目前,我市各县区均有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围绕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设站主体,呈现出布局科学合理均衡、定位高端前沿的发展态势。

  来源:芜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 程德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