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宝葫芦鸭、清香沙焐鸡、软熘刀鱼、麻油酥卷、素虾仁……这些费工费时的传统菜,在阔别二十多年后,终于同场亮相了。7月6日,在芜湖市区一家菜馆里,原芜湖工人菜馆的大厨们,将这些传统的老菜重新做了出来。老厨师们身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人赞叹。在快节奏的今天,这种费时费工的传统菜,又该何去何从呢?

  九道菜二十多年后“重逢”

  7月6日,莲塘新村的一家私房菜馆里,来自原芜湖工人菜馆的老师傅们,重新穿上厨师服、戴上厨师帽。这9位大厨,年龄最小的68岁,最大的75岁,个个精神抖擞,老当益壮,尽显当年风采,其中还有两位女大厨。大家忙活了一上午,九道菜终于全做好了。这九道菜分别是:尹保平做的“八宝葫芦鸭”,韩庆显做的“清香沙焐鸡”和“软熘刀鱼”,刘扣锁、吴清海做的“麻油酥卷”,谢美云做的“如意蛋卷”,王祥荣做的“蛋搨”,樊志文做的“素虾仁”“雪地扒炭”和“琵琶凤尾虾”。

  据悉,这九道菜是当年芜湖工人菜馆的畅销菜,很多菜肴还招待过领导和外宾。其中最难做的当属“八宝葫芦鸭”“清香沙焐鸡”和“素虾仁”。“八宝葫芦鸭”曾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比较熟悉;“清香沙焐鸡”和“素虾仁”是当年工人菜馆著名大厨、安徽省特级厨师鲍道文的拿手好菜,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日本一饮食考察团来芜湖酒家(“工人菜馆”后改名“芜湖酒家”)考察时,鲍道文曾献技表演,做了这两道菜,这两道菜都费工费时,现在年轻厨师都不会做也不愿做了。刘扣锁是皖江知名的面点大师,曾在人民大会堂做厨师,其制作的“麻油酥卷”深受芜湖人喜爱。记者在现场看到,“如意蛋卷”和“琵琶凤尾虾”造型都比较好看,就像如意和琵琶一样,惟妙惟肖;“雪地扒炭”,外面雪白的是蛋清,里面的“炭”则是海参。

  这些老厨师们此前所在的芜湖工人菜馆,成立于1950年,是芜湖首家国营老字号饭店,在皖江一带赫赫有名,培养了一大批芜湖餐饮人才,研创了许多有名的佳肴。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全国知名厨师,很多厨师还走出国门。据老厨师们介绍,由于人员流动等原因,这些菜至少二三十年没有同时出现过了。即使从芜湖酒家1998年关门来算,到2019年也有21年了。

  老厨师们的“工匠精神”

  当天上午,记者有幸目睹了部分菜肴的制作。以谢美云做的“如意蛋卷”为例,看似简单,家庭妇女似乎就能做,但实际上大有不同。“如意蛋卷”是把蛋皮摊开后,把鱼肉泥放中间,最终做出来的成品像“如意”的形状一样。做这道菜时发生的两件小事,也可见证老厨师们的工匠精神。原先的鱼肉泥都是手工剁的,当天帮厨用绞肉机将鱼肉绞成泥,但谢美云认为鱼肉泥带水,做出来的成品口感差,比较“散沙”,吃起来不弹、没劲道,于是弃用,最后重新用刀将鱼肉剁碎。“如意蛋卷”卷起来有两种颜色,一边是红的、一边是绿的,红的应放火腿泥,绿的应放葱末。当天一时没找到火腿泥,有人提议用红椒代替,被谢美云拒绝了。因为红椒有刺激性气味,会掩盖了鱼肉泥本身的味道。正是这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才能做出可口的美味。

  “八宝葫芦鸭”需要整鸭脱骨,并保证表皮的完整;“清香沙焐鸡”需要焐很长时间,时间太短鸡不熟,时间太久水分蒸发了;“软熘刀鱼”,需要把刀鱼的鱼骨去掉;“琵琶凤尾虾”和“素虾仁”都需要慢工出细活。

  芜湖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童春年说:“从这几位大师们的操作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工匠精神,他们坚守传统,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从原材料开始,就严格把关,达不到要求的就坚决不用。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应该定下心来,去除浮躁心态,向老师傅们学习。现在的厨师们,不仅要学习老厨师们的菜肴手艺,更要传承他们用心做菜的这种精神。”

  费时费工的传统菜何去何从

  九位老厨师忙活一上午,才做出了这几道菜。当芜湖传统费工费时的好美食遇到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时,该怎么办?当会做美食遇到不懂吃的顾客时,又该怎么办?

  童春年表示,沿江菜以长江两岸的芜湖、安庆地区为代表,讲究刀工,注意形色,比较费工费时。做一盘“素虾仁”,至少要一个小时;“清香沙焐鸡”,没有一个多小时也做不好。人们常说,慢工出细活,费工费时菜有它们的优点,但与现在快节奏的生活不相符。一方面,酒店及厨师们,不愿意做这种费工费时的菜肴;另一方面,顾客们是否愿意为这种费工费时菜买单,也是个问号。他认为,烹饪是门艺术,就像书画一样,贴在墙上的印刷品可供大众欣赏,书画大师们手工创作的,不可能人人都能买到。在快节奏的同时,人们也需要享受慢生活,享受慢工细活的美食,希望这些传统的菜肴未来能够被挖掘出来、传承下去,走入小众市场,一定不能失传了。记者 马正超 文/摄

  来源:大江晚报

  (责任编辑 杨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