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传统温室大棚有了智能大脑,可以24小时监测大棚数据,“空气温度22.9℃,土壤湿度83.5%,土壤PH值7.0……”只需要一部手机,宿州市泗县的农户就可以通过泗县数字农业物联网平台随时随地查看几公里外种植大棚的各项数据。

广告
 采风团媒体调研泗县数字农业物联网平台 采风团媒体调研泗县数字农业物联网平台

  5G+智慧大棚,为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发展,提升数据资源要素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等全产业发展过程中核心作用,泗县借力安徽移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积极建立建设数字农业物联网。该项目围绕墩集草莓园区、长沟蔬菜园区、大庄桔子园等数字化生产,针对钢架大棚、连栋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大棚等不同的场景,综合利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实现数智农业,全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新格局,实现果蔬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

  在数字农业物联网平台,大棚内每个传感器对应的农作物生长环境指数,比如光照、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棚内温度、棚内湿度等,农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对农作物生长情况和生长环境进行远程智能监控和对大棚的空气及地面温度、湿度、水肥药、日光的全智能调控。

  数字农业物联网为农村现代化插上双翼

  “数字农业物联网平台就像‘一张数字大图’,将传统种植经验和5G新技术相结合,用科学的方式和技术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更多的“老把式”成为“新农人”,实现农业生产者从“会”种到“慧”种转变。”安徽移动泗县分公司项目经理曹锐说。

  泗县墩集草莓产业园内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泗县墩集草莓产业园内的水肥一体化设备

  走进泗县墩集草莓产业园,绿油油的草莓苗间分布着智能显示屏和智能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系统。“依靠数智化技术,草莓种植人工投入降低约30%,节水20%,节约莓农成本的同时也提高莓苗质量,促进集体经济增收,为墩集镇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信息化力量,我们村的村民也成了时髦的“新农人”。泗县墩集镇石梁河村村书记赵祥进说。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合肥

  责任编辑:刘正娟

爱上安徽,从这里开始!微信扫描关注,安徽大新闻、有趣事、身边事,全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