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学生群体人数正在增加,而且正呈现“小龄化”。12月7日,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成立,记者从会上了解,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省约有23%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而出现心理问题的年龄从青春期提前至四、五年级。据介绍,青少年心理研究会成立后,将研发相关课程,融合教育戏剧,并深入校园,致力于提前预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有心理问题的孩子正“小龄化”

  一部《少年的你》,不仅让校园霸凌备受关注,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各界的关心,青少年关系着社会的未来,但在青少年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却在持续增加。

  “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了教育工作者的心病。”合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勇介绍,目前合肥市每年都会有学生因为心理问题而“走上极端”,且存在“小龄化”。据其介绍,以前有心理问题的孩子多集中在高中阶段,而现在已经出现在四五年级,“这个问题教育工作者也很困惑,经常请教心理专家。”

  “我们发现,每个‘问题孩子’,后面都有一个‘问题家长’。”王勇表示,在前一日的论坛上,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教育工作者,一直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一个难题,一个挑战。”对于擅长教学的老师们来说,希望孩子所成长的家庭和环境能得到更多的关注。

  我省有“心理问题孩子”从13%增至23%

  “心理问题‘小龄化’现在很明显,以前多出现在青春期,现在很多小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合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会会长,中国家庭情商首倡者林林介绍,在对我省10多个市县学校的学生抽样调查发现,约23%的青少年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以前这个比例是13%。”

  而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攻击性多动、情绪空心病、厌学低龄化、辍学低龄化等,“以前厌学情绪主要出现在初一以后,而现在最小出现在四年级。”林林认为,心理问题“小龄化”,主要原因在于父母过于关注成绩,造成孩子的心理窒息,没有感受到童年,“出于各种顾虑,以及各种辅导班对时间的占用,孩子们的自主游戏减少了50%。”而自主游戏恰恰对孩子的心理发育非常重要,“游戏才是学龄前孩子的主要事业,而不是早教。”

  此外,林林认为,目前的家庭结构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压抑,“孩子好比是一个‘打开’的春天,但是六个家长看护一个孩子,并常常说‘你要乖,你要听话’,控制+溺爱,等于让孩子直接进入冬天。”

  林林告诉记者,青少年心理研究会成立后,将进行课程研发,并深入学校,进行教育戏剧、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融合,协助学校做好家庭情商指导工作室,以预防为主,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发现更好的自己。

  “心理辅导,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作为理事单位,合肥六中的教师代表刘老师告诉记者,每年都会邀请心理专家入校辅导,效果很好。心理研究会成立后,他希望能对老师和家长都有专业方面的促进。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汪漪

  (责任编辑  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