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

  全国率先探索“公建民营办园体制改革”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能上学,合肥市还聚焦普惠,丰富学前教育供给。

  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依托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成立合肥幼教集团等多种模式举办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进一步扩大了学前教育资源。

  在全国率先探索了“公建民营办园体制改革”、“普惠性民办园投入机制改革”、“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与管理”等多项举措,丰富了办园模式。

  不断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鼓励县区政府举办公办幼儿园,优质公办幼儿园集团化发展,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优质企事业公办幼儿园开设分园。通过以奖代补政策,积极鼓励街镇等举办公益性幼儿园。

  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710所

  在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方面,提高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奖补标准,鼓励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积极申办普惠性幼儿园。实施明厨亮灶信息化管理工程。

  “十二五”末,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7%,提高了13个百分点。十八大以来,市、区两级财政用于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达14.3亿元。

  截至目前,全市普惠性幼儿园710所,占幼儿园总数的76.3%;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17所,实现了农村一镇一园全覆盖。今年,市教育局又制定2017—2020年全市学前教育建设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比例达50%的目标,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均衡

  遴选全市121所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

  如何才能“上好学”?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我们采取名校办分校、名校托管、名校弱校捆绑、学区联盟、名校集团化等办学方式,发挥品牌增值扩容效应,提升新建和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其中,蜀山区以区属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组建五个教育集团,包河区成立六大“教育集团”和一个“学区联盟”,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充分认可。

  市政府印发《合肥市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 三年多来,全市遴选了121所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承担了教育部国家级中小学品质提升试验区建设,制定《合肥市统筹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城乡结对学校达352所。 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221所,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建立1所寄宿制学校目标。2015年,合肥市成为继成都、南京、杭州之后,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覆盖的省会城市之一。

  焦点延伸

  实行交钥匙工程提高投资效益

  幼儿园的硬件设施,也是家长关心的一大问题。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提高专业化建设水平方面,我市探索出一系列有益举措。

  比如,规模较大的教育项目由工程建设部门代建,实行交钥匙工程,规范了资金支付管理、项目组织实施、竣工验收和移交使用,降低了建设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益。

  市发改、教育、规划、财政、国土、县区政府、项目单位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要素保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并且,坚持教育项目工作督查周报等工作制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

  加强督促检查,不断提升到项目现场调研、靠前指导的频率和效率,及时协调解决问题。按月召开项目调度会,按需召开专题协调会,商讨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

  (责任编辑 何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