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丰县庄墓镇刘浅社区,有这样一对姐妹,姐姐金华银32年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丈夫,妹妹金华英12年视公公为父,不嫌累、不嫌脏,照顾脑中风的公公,姐妹俩孝老爱亲感人故事,在十里八村传为佳话。

  1、姐姐金华银,32载不离不弃照顾瘫痪丈夫

  今年67岁的葛宗龙已经瘫痪32年。1987年,葛宗龙在宿州的一个民房上拆木头,不慎摔下,虽然保住了命,但从此下半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葛宗龙瘫痪之时,姐姐金华银只有34岁。那时四个孩子中最大的10岁,最小的5岁。从此,全家重担落到金华银柔弱的双肩上,犁田耙地,种麦插秧,10多亩农田全部由她打理。“当时真的很艰难,孩子又小,他爸又瘫了,还要侍候有病的公婆。”回想当时,“女汉子”金华银仍是感慨万分。照顾瘫痪爱人,教育幼小子女,赡养老人,几年下来,风华正茂的金华银比同龄人老了许多,丝丝白发也悄然“爬”上了鬓角。

  当年,老伴瘫痪的时候36岁,正值壮年,一米八的大个子,突遭重击,万分沮丧。他多次趁着金华银不在家,偷偷轻生,想一死了之,不再拖累妻子了,还劝金华银带着孩子改嫁。“有你在,我们老小就有个完整的家,就是死,我也不会离开这个家。”葛宗龙被妻子的决心和真情深深感动,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决意不再轻生。

  “由于老葛人高身壮,每每挪动,瘦小的金华银都会累得满头大汗。”邻居姚兴云满心佩服。由于下肢无感觉,老葛经常把床上弄得一塌糊涂。可金华银从不在乎,总是不厌其烦地给老伴换洗衣裤和床单被褥,并还时常坚持给他擦洗身体。长时间坐立,老葛的双脚都会肿得像个馒头,金华银就会帮他按摩活血。“没有她的照顾,我早就不在了。”32年来,葛宗龙逢人便夸金华银的好。

  在金华银的精心侍候下,现在,性格开朗的葛宗龙能做着自制的手摇式“大三轮”外出串门了。当地政府也给葛家办理了低保,残联也落实了救助政策,夫妻俩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妹妹金华英,12载照顾脑中风公公

  在离金华银家不远的西边,是妹妹金华英家。今年49岁的金华英在21岁嫁到刘浅社区鲍宪叶家。婚后小夫妻育有两个女儿,恩恩爱爱,幸福美满。

  可就在2007年的夏天,公公鲍士明突患脑中风,从此瘫痪卧床。“当时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一二年级。”回忆当时,金华英说。为了照顾家庭,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养家,金华英白天下地干活,中间抽空回家烧饭照顾老小,晚上洗衣服打扫卫生。每天,她就像一个陀螺旋转不停,身体日渐消瘦。

  面对瘫痪在床的老人,金华英12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给他擦身、洗衣、喂饭、整理床铺、背他出门晒太阳,她的孝心和美德感动了乡邻,大家纷纷赞叹她是百里挑一的“好媳妇”。

  “人一旦老了,病了,感觉整个人的行为逻辑都像孩子似的。”金华英告诉记者,公公生病后,整个人的脾气都变得有些暴躁。可能是因为身体行动不便的原因,经常大小便失禁在床。“有时不高兴连饭都不吃,甚至摔东西。”面对公公毫无理由乱发脾气,金华英总是默默忍受。

  12年来,金华英每天给公公擦洗、换尿不湿,“饮食一定要做得软和,吃了之后易消化一些,房间也会每天都打扫通风。”金华英说。冬天是最难熬的,开始冷后来热,洗一次床单,换一次尿不湿,整个人都像从水里捞起来似的。前几年家里没有洗衣机,每次洗衣服她都背着一个背篼装上脏衣服、床单去离家最近的大塘边洗。

  3、大爱无疆,感动十里八村

  每天给公公做饭、洗脸、擦身、换尿不湿,照顾得细致入微,人人都夸金华英有孝心,是值得称赞的好儿媳,她却对自己的父母充满了愧疚。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好女儿。”金华英谈及自己母亲时声音中带着哽咽。“父亲在我五六岁时就去世了,母亲是84岁高龄去世的,我也没有机会照顾过她一天。”现在公公在金华英精心照料下,身上穿戴总是清清爽爽,房间常年干干净净。

  因为要全心全意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金华英从不敢出远门,害怕离开家远一点,公公有事找不到人。所以,哪怕回趟娘家车程只要个把小时,也不敢轻易回去;即使再想念在外地打工的女儿,也不敢抽出时间去看看。

  整整12年时间,金华英独自承担着照顾80岁公公的重担。无论是辛酸、委屈,亦或是外人的赞扬、夸赞,金华英总是淡淡地说:“这只是我应该做的。”

  在姐姐金华银家墙上挂着县妇联、民政等部门颁发的“最美‘夫妻和睦’家庭”奖状,32年如一日,不仅得到了政府的嘉奖,也赢得了四方村邻的点赞。

  照顾瘫痪丈夫,孝顺公公,抚养子女成家立业,如今,金华银、金华英的大爱,感动着十里八村。姐妹俩用善良朴实、用孝老爱亲塑造了“最美家庭”的典型代表。

  “现在一些家庭,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就会吵得鸡飞狗叫,吵嚷着日子不能过了。”村干部鲍宪芬说,村里去调解,就会把金华银、金华英拿来做“典型”——再苦再难看看金家俩姐妹。

  (杜刚李倩倩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张永)

  (责任编辑  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