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凤台县碧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纪刚又顺道儿来到钱庙乡刘楼村村民刘昭的家中,给他带去了43%戊唑醇、烯唑醇和25%甲维。毒死蜱等防治药剂。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刘昭数根肋骨骨折,至今仍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他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凤台县碧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会把应季的农资及时送上刘昭家中,省了他来回奔波的辛苦。“现在还不到农忙的时候,需要的农资还不多,等到农忙季节,需要大批的农资采购,对我来说真是一件难事,幸亏有了咱村的农资门市部,为我解决了大难题呀!虽然,现在的我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他们还总是想着我”,说起这事儿,刘昭的感激之情总是溢于言表。他还告诉记者,他家现在每年使用的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成本比以前在街道上购买的同类产品,每亩地每年午秋两季可减少资金60多元,8.5亩土地可节约成本投入520元左右,还可以得到公司每年600元分红款。刘楼村的农资门市部不仅是村集体的“摇钱树”,更是贫困户的“解忧店”。

  凤台县钱庙乡刘楼村地处西淝河北岸,距乡政府1.5公里,全村2865人,耕地4150亩,村集体经济薄弱,未脱贫人口数居全县贫困村前列,是钱庙乡四个重点贫困村之一。“脱贫”成为摆在村支“两委”面前的“第一要务”。

  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扶贫渠道、切合本村实际、符合群众需求……一条条思路在村支“两委”一班人的脑海中反复揣摩、过滤、整合。“高大上”“高收益”的项目,刘楼村搞不起、也搞不来,必须脚踏实地。

  2017年,在提升农村基层党建与服务经费保障民生工程中,凤台县钱庙乡刘楼村利用已撤并的刘楼小学场地和房屋,改造成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村支部搬到了新的办公地点,老村部闲置了下来。大家伙儿一合计,搞活利用好闲置下来的老村部成了一致认同的“第一选择”。

  由于刘楼村村南连西淝河,北临淝左大堤,农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家中大部分年龄偏大的老人和留守妇女要想购买化肥、种子、农药、薄膜等农资产品,必须翻越淝左堤坝到集市上去,生产生活非常不便。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多方研究同意利用本村老村部,建立农资门市部,开展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产品储存销售业务,既可以活跃集体经济,又可以便利当地群众。

  可是,经过精细测算,前期投资需要近20万元资金,仅仅靠刘楼村是不行的。刚巧,2018年,国家实施了党建引领扶贫和资产收益扶贫项目,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借起东风、说干就干,多次前往县、乡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形成详实的申请报告和产业方案。很快,凤台县将刘楼村农资门市部,纳入当年民生工程项目,安排16万元资金进行支持。有了资金支持,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将老村部改造成长22米、宽12米、高5.7米的钢构仓库,正式成立农资门市部。以农资门市部为基础,村里还注册成立了凤台县碧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直接与厂家联系购买品牌农资产品,质量上让村民放心,价格更实惠,经销的化肥、农药、种子等商品,服务覆盖刘楼及周边村庄8000多亩土地,赢得了村民的信赖,供销两旺。不仅如此,门市部所有农资产品全部以微利销售,让利给农户,平均每袋化肥比市场同类产品优惠10元,去年凡到村农业发展公司购买农资的家庭户,村里给予每人减免新农合筹资款40元,资金由村集体垫付。如此,既有效解决了本村和周边农户购买农资的难题,又减轻了农民负担。2018年实现销售总额305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公司拿出部分资产收益给贫困户分红,22户贫困户受益,少的有三四百元,多的有800元-1000元。刘楼村通过把村集体经济融入到扶贫攻坚战中,可持续地开辟了群众收入“造血式”发展的新路子。

  现在,农资门市部已成为刘楼村特色产业扶贫项目,此外,村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食用菌大棚种植、砖厂入股分红等,村集体收入从前几年的空白变成2018年的13多万元,带动了村里贫困户的脱贫增收。2018年底,刘楼村顺利脱贫“出列”。(记者贾静编辑汤宁)

  来源:淮南网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