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至县张溪镇“兵支书”:脱下戎装又上“战场” 

  在张溪镇,有一群“兵支书”,他们年轻时,在部队大熔炉里锤炼心性、锻炼出雷厉风行、坚韧不拔的品质。回乡后,他们扛起肩上的责任,冲锋在前,走在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路上,一路收获汗水和希望,乐此不疲。

  全心全意,黄桃园里结出“黄金果”

  艳丽桃花随春去,馥郁黄桃盛夏熟。8月,葛仙铺村黄桃园里新鲜的黄桃成串的挂满枝头,沉甸甸的压弯了树枝,因为不打农药、光照充足,这里的桃子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黄桃天然的香甜,口感细腻、鲜甜多汁,让人垂涎欲滴,前来打卡、采摘黄桃的人络绎不绝。

  2017年底,在“兵支书”欧阳全红的带领下成立葛仙铺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开展黄桃种植。2018年1月组织开展规模化土地流转,流转土地15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11户27亩,栽种黄桃(黄金蜜一号、四号等五个品种)6000余株,当年年底黄桃种植面积达200亩。2020年起,采取“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建立县级就业扶贫基地。现在,葛仙铺村的黄桃种植面积已达220亩,今年种植13000株黄桃的预计产量在40万到50万斤,产值约为300万元。

  在村里人看来,这位“兵支书”可不简单,1994年12月退伍,2012年换届担任村支书,初接触黄桃种植,他不但自己积极学习黄桃种植相关知识,还带领着村“两委”去砀山、六郎等规模采摘园实地学习,邀请专家入园作现场指导教学。大家伙儿有什么不懂的技术活,就找欧阳全红,他也总是立马解决,成为了“指导员”。在这位“兵支书”带领下,葛仙铺村走上了一条“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济发展之路,小小的黄桃发挥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了大大的效能,黄桃园里结出了“黄金果”。

  真干实干,联盟村里亮起“千盏灯”

  1980年入伍,1985年退伍的余丰年,在联盟村里工作已经第27个年头。他1995年高票当选村长,2012年担任村支书,20多年里,看着联盟村的人居环境面貌“大换样”,用他的话来说,“村里这么多道路大多都是在我手下建设完成的,村村通基本上都完成了。”

  2013年,上峨组洗衣塘扩建、塘叶组机耕路铺石;2014年,三合塘坝身清基、开挖载渗槽,龟包林场136亩林地对外出租;2015年,周嘴组、三合塘、余村灌溉渠建设、联盟圩集体土地对外发包,新建联盟村党群服务中心;2017年,管村至朱洪、郑徐至尤村沙石路硬化、万叶组山塘清淤;2019年,余村至今管村溢洪道硬化,尤村至山房沙石路硬化,管村组沙石路、余村至前周、前周至龙庙沙石路硬化;2020年,联盟行政村联盟中心村已列入2020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环境整治、绿化工程、排水工程正在一项项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现在,走进联盟村,平坦整齐的村道旁,绿树如荫,月季花娇艳多姿,建成的乡村大舞台前,百姓们欢坐一堂,笑声朗朗。夜晚,246盏乡村主干道上的太阳能路灯,一路照亮着晚归的村民,亮了路,也亮了心。

  见义勇为,勇救落水儿童“树榜样”

  2016年3月20日上午9时许,东湖村党总支部书记徐国顺正准备出门为村民办事,刚出门就闻见村民呼喊有名孩子掉进水塘。3月的天,他不顾冰冷刺骨的塘水,纵身一跃跳入水塘,托起落水的小男孩,拼命向塘边游去。靠岸后,气喘吁吁的徐国顺咬紧牙关一鼓作气将孩子抱到塘边草坪上,用在部队学过的救生知识,将孩子放到自己的腿上,腹部朝下,帮助孩子吐出喝进去的水。等到小男孩的奶奶带走救上来的孩子后,冷得直打哆嗦的徐国顺才拖着满身泥水的身子踉踉跄跄回家了。

  勇救落水儿童之后,面对大家的称赞,他只是淡淡地说,“当时情况很危急,任何人在那种情况下都会伸出援手,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这是一个退伍军人的担当,“托举”出了千斤的分量。

  1991年入伍的徐国顺,曾服役于火箭军某部队,1994年退伍,2008年担任村长,2011年担任村支书,在他的带领下,东湖村上下同心,经济、生态不断向好,班子凝聚力不断加强。2016年,“7·3”特大洪灾,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固守大坝、守卫家园;2020年,他身先士卒,抗击疫情、勇保东湖圩,一年又一年的寒来暑往,尽全力保卫着一方平安。

  现在,在张溪镇,“兵支书”已是责任、担当的代名词,11名和他们一样的村“两委”干部们,用自己钢的意志、铁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用不懈的努力、全心的付出带领着村庄走上一条条康庄大道,他们穿上戎装,是满腔热血的战士,脱下戎装,是吃苦耐劳的“领头雁”,在乡村的“战场”驰骋,战绩辉煌。(许芙蓉)

  来源: 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刘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