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网络主播···合肥规范新业态从业者权益保障

  立案窗口应为农民工、工伤职工、三期女职工等特殊群体开辟绿色通道,整合立案材料,简化受理程序,方便当事人申请仲裁。8月11日,合肥市人社局提出进一步规范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建立健全“速立、速送、速调、速审、速结”工作机制,提升办案质效,打造和谐用工环境和最优营商环境。同时,依法保障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

  合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有关人士介绍,仲裁机构在立案大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做好咨询接待、立案引导、案件查询、材料接转、法律政策解答,引导当事人理性维权、合理选择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和途径。仲裁案件受理前,接待人员应向当事人一次性告知管辖权限、办理程序、处理时限、所需材料。受理后,应将受理、应诉、开庭通知等程序性文书一次性送达当事人。对特殊群体开通绿色通道,畅通仲裁受理渠道。

  此外,仲裁机构将在立案大厅设立法律援助窗口,根据需要,协调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公益律师为申请仲裁的困难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符合条件的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仲裁机构应着重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对申请立案的劳动人事争议,除依法不适用调解程序的外,应在案前、庭前、庭后等各环节充分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力求快速化解矛盾,提高仲裁调解率。仲裁机构还将建立健全案件繁简分流程序,严格审限管理,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延长案件审理期限,提升审限内仲裁结案率。具体的要求时间是:对事实清楚、证据齐全、争议不大且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案件,在立案后5日内结案;对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证据齐全且当事人放弃答辩期的案件,应从速送达,在立案后15日内结案;对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的案件,在开庭审理后15日内结案。

  合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表示,仲裁机构要提升新业态用工争议处置能力,加强新经济业态下劳动关系特点和劳动争议焦点的分析研究,做好平台用工的争议处理和矛盾化解,依法保障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永)

  (责任编辑 陈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