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普查“老兵”:多次参加人普,见证时代变迁

  眼下,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短表登记结束,长表已开始登记。个人身份、家庭成员、人口变动……普查“老兵”们采集一项项数据的同时,也见证着安徽十年间的城乡变化。

  “老五,在家呢,来过你家几趟了都没在。”夜幕下,一位戴着老花镜,手提公文袋的银发老人,推开大门,径直走进亮着灯的房屋。他就是安庆市望江县太慈镇六零圩村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普查员徐小昌。1982年,正值青年的徐小昌,参与了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工作。至今他已有共四次人口普查工作经历。对他来说,工作虽然一样,但感受却大不一样。这四次普查中,他见证了我国社会,特别是农村面貌38年的变迁。

  “1982年,我当时在大队任会计,负责近8个生产队300多户的普查工作。”徐小昌回忆,那时的普查工作全靠手填表格,表格还是钢板印刷的。当时还是困难时期,纸张特别珍贵,为确保登记表完整无缺,如果是下雨天,自己淋雨也要把登记表用衣服包好。这次人口普查,全部电子化信息录入,根本不用担心表格丢失或淋湿。徐小昌回忆,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村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大多数没上过学,都不识字;独生子女也是那个年代的标签。现在不仅放开了二胎,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各方面的都有了极大的完善和提升。过去,能住上平房就很让人羡慕了,现在家家是小楼房。村内的“双基”建设完善,便民服务应有尽有,农村居民生活越来越好。

  感触颇深的还有合肥市庐阳区双岗街道的普查指导员谢国华,这些天谢国华正在金域蓝湾小区长表登记。其表示感受最深的就是人们的居住环境有了大大的提升。“六次人普时,我登记的小区没有专业的物业管理,设施比较落户,住户家里面积很小,没什么像样的装修,现在都是商品房,小区有统一的物业管理,住房面积很大,住得有品质。”谢国华说,她调查的小区楼顶是复式结构,不少住户还专门规划了健身房、养生房,家里摆着跑步机、按摩椅等器材。

  合肥市庐阳区双岗街道普查指导员张宇武也连续两次参加人口普查工作,今年她主要负责钢苑新村等几个小区的登记。让她感受最深的变化是,如今的居民学历越来越高,本科生比比皆是,研究生也不像过去那么稀罕。

  随着教育开放,出国留学渠道的畅通,越来越多的合肥娃能够求学海外。“我上门登记的家庭中,不少子女都在海外读书,还有一些学成归来,在北上广一些大城市工作、落户。”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郑茹

  (责任编辑  刘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