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晒”出来,真幸福!自制手工挂面让安徽残疾夫妻成功脱贫

  8月17日凌晨3点半,胡同文和妻子杨凤毛就早早起床,穿上工作服,开始和粉、压面、制面、切面……不到4个小时,200斤的面粉全部制作完成。随后,他们把做好的挂面拿到家门口小广场晾晒。尽管很辛苦,但夫妻两人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今天是大晴天,正是晾晒挂面的好天气。”不一会儿,晒场上的杆上,整齐地晒着一排排新挂面,条条悬垂的面条散发着麦香。

  “又要辛苦你们了。”“都是邻居,不碍事,不碍事。”早上8点不到,胡同文家来了4位村民,他们开始和泥、砌墙。“我原来的挂面生产间太小了,重新做一间大点的生产间,多亏亲朋好友来帮忙。”胡同文一边忙碌着一边说。

  今年52岁的胡同文是怀宁县茶岭镇峡山村人,因患小儿麻痹症,右腿落下残疾,妻子是聋哑人,儿子是安徽农业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由于身体原因,夫妻两人无法外出务工和从事重体力劳动,家庭很是贫困,2014年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你们可以利用自己手艺吃饭,如果在创业中有什么困难就只管说,政府会给予你最大的帮助和支持。”镇村扶贫干部的鼓励让胡同文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不等、不靠、不要。”于是,夫妻两人决定干起“老本行”——制作手工挂面。有人劝他:“你们夫妻两人身体残疾,家里又穷,怎么敢做生意?”胡同文没有动摇创业的决心,他利用自家的房屋作为生产车间,并购买了设备,开始投入生产手工挂面。同时,胡同文还在家里开了一间杂货店。

  夫妻俩虽都身患残疾,但他们勤劳肯干,家里家外收拾的总是干干净净,脸上的笑容总是那样温暖。“你们别看她是聋哑人,做面条可是行家,她在嫁给我之前就是在家做手工面条的,我现在的手艺都是她教的呢。”胡同文一边介绍一边朝着妻子竖起了大拇指。

  “这段时间是淡季,一个月的销量不多,顾客都是一些常客。挂面年收入近3万元、小店收入1万多元,还有不少政策奖补。挂面如遇到销售困难时,镇村就发起消费扶贫,上半年疫情期间就帮着销售了几千斤。还有,听说我要建生产间,这几天扶贫干部老往我家跑,来对接扶贫贷款的事。要不是党的政策好、扶贫干部好,哪有我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胡同文激动地说。

  胡同文家的挂面是手工挂面,不含添加剂,口感细腻,所以很受欢迎,每年新收完麦子和过年前的旺季,他会收到很多订单,去年做的4万斤面条销售一空。2017年,胡同文家光荣脱贫了。脱贫后的胡同文,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但他不满足于现状。“我正着手扩大生产,还要带领村民制作手工挂面一起致富。”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许家权 通讯员 檀志扬 曹晓春 文/摄

  (责任编辑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