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与文化融合的大潮中,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公共文化领域,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试点,通过委托或招投标等方式吸引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营。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强调要深入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近日,徐州市云龙区图书馆凭借其卓越的“1+9+N”云图阅读矩阵建设,在全国图书馆界脱颖而出,荣获“2024图书馆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殊荣。这一荣誉的背后,正是安徽新华发行集团与徐州市云龙区政府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

  跨界融合,开启店馆合作发展新篇章

  6月28日,2024图书馆融合发展研讨会在常州市图书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图书馆界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图书馆+’,融合发展引领未来”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学术探讨。会上,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原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刘小琴强调了跨界融合对于图书馆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她指出,图书馆要打破传统思维束缚,积极拥抱新技术、新应用,通过与其他社会单位的联合,组织更多元、更丰富的活动,拓展服务内容和方式,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

  在实践层面,安徽新华2016年率先在铜陵市图书馆探索公共图书服务新模式,打造集公共、高校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于一体的“三合一”图书服务综合体,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随后又成功将该模式输出至江苏徐州云龙区图书馆,与徐州市云龙区政府携手,秉承“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融合、共建共享”原则,共同打造了国内首座“汉文化主题图书馆”——徐州市云龙区图书馆,2020年12月31日开馆运营。

  这是安徽新华作为文化经营企业像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跨界之举,也是安徽新华主动出击、打破区域边界的跨界之举,从而开拓出了一条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全力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头部建设运营商”,为新华书店的转型升级、创新经营开拓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

  在云龙区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云龙区文体旅局的指导中,图书馆采取管办分离的方式,指导区图书馆运营,确保决策科学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监督立体化,成功将云龙区图书馆打造成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标杆阵地。据了解,云龙区图书馆不仅是全国首座汉文化主题图书馆,还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24小时图书馆,拥有阅读区、自习区、儿童绘本区、汉文化专区等多种功能分区。开馆3年多来,累计接待读者330万余人次,图书流通量达264万余册次,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200余场,惠及读者超过240万人次,到馆客流和活动场次均位于江苏县(区)级图书馆前列。

  自2021年以来,云龙区图书馆积极探索“图书馆+”模式,着力构建“1+9+N”云图阅读矩阵服务体系,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创新、深度融合,实现了阅读服务的全面覆盖和提质增效。云龙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并先后荣获长三角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等50多项荣誉。

  以一隅书香,让公共阅读“零距离”

  随着互联网及数字阅读的兴起,图书馆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借书还书的场所。在安徽新华 “馆店融合”公共文化图书馆运营模式中,图书馆是一个原点,围绕这个原点所展开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是完善公共阅读生态的关键一环。

  “1+9+N”云图阅读矩阵服务体系中,一指但就是以图书馆为中心,9指的是九个街道分馆,N则包含了6个城市书房、7家有声图书馆、69家邻里图书馆、86个阅读站点。在这个现代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实现了通借通还、资源共享。开创了“少年+老年全龄段服务,线上+线下全时段服务,馆内+馆外全方位服务”的服务新格局,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云图阅读矩阵”。

  在这个以图书馆为核心细密织就的如“毛细血管”一般的城市阅读网络,不仅常态化举办“汉韵薪传”、“彭城讲堂”等八大品牌文化活动,开设非遗手工、绘本童话剧、云图音乐会、文脉大讲堂等56种特色活动,还通过展、演、礼、仪、秀、讲、学等多种形式,延伸阅读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等,更以“图书馆+”的创新模式,携手社会各界,通过把群众“请进门”,把文化“送上门”,把图书“敞开门”等多种服务,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共推全民阅读新风尚。

  如今,云龙区的阅读版图全面扩展,邻里图书馆与“有声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居民触手可及的文化绿洲。邻里图书馆作为文体旅局匠心独运的公共服务项目,将书香深植基层,以邻里温情为桥梁,让家庭成为阅读传承的温馨港湾。每家邻里图书馆均配备数百册图书,一年期内灵活换阅。

  而“有声图书馆”则以其独特的魅力,点缀于政务中心、大龙湖景区及繁华商圈,让阅读之声随风潜入百姓生活。在这里,只需指尖轻扫二维码,即可开启一场场声音的盛宴,内容涵盖广泛,从名人故事到畅销小说,从亲子教育到多元知识,与云龙区图书馆资源无缝对接,为市民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数字阅读体验。

  随着这一系列举措的深入实施,云龙区成功构建了便捷可达、温暖人心的“15分钟阅读圈”,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发了城市的文化活力与创造力。

  同时,近两年,云龙区图书馆也结合新技术应用,创新建设智慧书房,提高阅读资源利用率。截至目前,全馆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在馆内实施在线办证、线上借还物流到家、电子资源馆外访问、图书在线转借等数字服务新举措,采购有声图书馆、知网,汉文化专题、自建地放文献等数字资源库19个,资源总量达317TB,以“云阅读”“云课堂”“云服务”等数字服务触角,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并通过微信、官网、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信息发布和读者互动机制,实现资源线上服务。其中,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推文 1200余篇,阅读量达 165万余次,综合影响力连续三年排名江苏全省第一。

  阅读服务“送到家”,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100米

  今年端午节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体验——与“粽”不同在云龙区图书馆展开。在面向中老年读者的“锤锤养生乐翻天”的活动现场,布料在手中翻飞,针线在布面上穿梭,艾草叶被巧妙地缝制在布料中;“小小中医养生召集令”则是让小读者们了解到艾草在中医药中的价值,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制作艾草书签;在图书馆三楼低幼阅览区山羊哥哥声情并茂地描绘着奇妙的粽子世界;小朋友们通过合作搭帐篷体验、战国“狼人杀”游戏、五彩绳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团结协作、独立自主、语言表达等能力……

  这是云龙区图书馆以传统佳节为契机,进一步丰富全民阅读的形式,让广大读者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俗的一个缩影,更是图书馆通过多样的文化活动,把具象的“阅读”转化为多元、丰富、精彩的文化体验,打破公共文化服务时间、空间限制的创新与探索。

  为了服务好不同群体对图书馆业务的需求,云龙区图书馆积极走出图书馆,实施馆校融合“助双减”,积极推行“图书馆+学校”第二课堂阅读阶梯计划,在图书馆开展红领巾讲解员、书童荐书、悦读书签等阅读活动,通过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使学生了解图书馆,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习惯。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服务,共吸纳红领巾志愿者6000余名,累计服务时长达5万余小时,通过馆校融合,共同推进公共文化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创新公共阅读“递到家”,联合徐州邮政推出了“云享阅借”新服务,让借书像点外卖一样,手机下单图书送到家,覆盖全徐州五区五县,实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公共图书馆的借阅服务,让书香飘进彭城千家万户;拓展阅读服务“送到家”,将馆藏资源下沉到家庭末梢,打造“邻里图书馆”项目,以邻里关系为纽带,通过建立家庭阅读学习空间,让家庭成为阅读推广主体。目前全区69家邻里图书馆已经挂牌开放,每个邻里图书馆可借阅200本书,由总馆指导阅读服务,以送阅读服务到家的方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100米”。

  云龙区图书馆的创新实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文化报》、《新华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800余篇次。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云龙区图书馆将继续秉承“以读者为中心”的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