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入“深海”,不破浪,就会在原地“打转转”,难以进入更宽的水域。
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深蕴意味——树立“破”的勇气。
如何来理解政府工作报告对“破”的期许,读懂它,需从安徽所处的“坐标系”来认识。如今的安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农村地区改革、改革开放……摆在面前的,既有改革的“坚冰”,亦有难闯的“关口”。
深化改革,无疑是愈进愈难、越爬越陡的“艰辛路”,但它却是通往光明的最可靠路径,需要“破”的定力。正因为驰而不息抓改革,勇探“破冰路”,安徽才一路破浪,让生于斯、长于斯的江淮儿女搭乘着“江淮号”幸福航船,遇见了一路“繁花”,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字眼尤其醒目,强调要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这当中,国有企业、民营经济、金融行业、营商环境等相继成为全省今年重点发力的“靶心”。
可以看到,不少领域是改革的“硬骨头”,有的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破冰”、迎难而上,这是江淮发展所需,人民幸福所系,没有退路,最需要的就是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来路中,更能看清未来。安徽是迎着机遇不断发展壮大的。从小岗村的18枚“红手印”开始,从农村大天地起步,安徽就把善于改革、勇于“破冰”的基因融进了血液里。发展脉络再清晰不过——过去靠改革,今天更需要改革。
聆听省两会,经济跨越、金融强身、科技崛起、数字腾飞、国企改革、民营壮大、对外开放……不同领域,不同场景,呼唤安徽各地做好“破浪行”的准备,树牢强烈的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在一条条全国各地都在争抢的赛道上冲出去、跑起来,让“凡事都要走在前”成为安徽鲜明的“条件反射”。
“破”,意味着要打破现状,冲出“舒适区”。接下来的“破冰路”,必定充满艰辛。
改革的“指挥棒”高高举起,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对改革发展摆了一盘“大棋”,要求推进重点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加快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布局等,同时还将组建省文旅投资控股集团,可谓动作不小,很多思路令人眼前一亮。
向国企改革破冰的同时,安徽民营经济也正迎来多重利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句话分量很重,指出民营经济是安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进安徽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焕发民营经济活力,就必须激扬企业家精神,就必须成全企业家的创新创意创造。
民营企业的地位被安徽进一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安徽各地抓落实怎么样?“破”的力度如何?民营企业的日子好不好过将会是一面镜子。服务民营、支撑民营,事无巨细当好民营企业的“服务员”,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推出更多真招实策,考验着全省16个地市的智慧、检验着“破”的勇气。
当然,“破”的领域还有很多,比如,安徽“工业上楼”试点如何推动?“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如何有效铺开?数据资源登记试点如何种好“试验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如何有效落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如何进一步优化升级?
拉直一个个问号,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是难以实现的。向深处看,“破”的底层逻辑,就是以改革重塑秩序、用改革推动行业升级、产业迭代。而“破冰”需要“下猛药”,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
勇气从哪里来?关键看干部作风。面对一道道改革考题,全省上下当继续从推动“六破六立”入手,推动思想大解放,逐项压实工作责任,排出任务时限、全面挂图作战,推动那些过时行业转型升级,让那些与发展新要求不相适应的产业跳出“舒适区”,解好改革题,交出“破冰卷”。
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坐失良机。改革任务尤其重,时间不等人,形势不等人,安徽真正的大考刚刚开始。一个“破”字,就意味着决不犹豫、全力出击,迅速开创新的局面,掀起奋勇而上的新热潮。
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