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喜憨儿刘新泉(化名)按时出现在阜阳翔飞特殊学校大门旁的喜憨儿洗车中心,开始他一天的工作。

  在这家洗车中心,他和另外几名喜憨儿伙伴一起,完成了一辆辆汽车的清洗工作。

  虽然忙个不停,刘新泉和同伴们并没有感觉到劳累,他们享受这份工作,通过这份工作小心翼翼地与这个社会对接握手。

  一说洗车,显得干劲十足

  刘新泉今年20岁,合肥人,是一名心智障碍患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憨儿”。2011年,他被家人送到阜阳翔飞特殊学校学习生活。

  去年5月份,学校成立喜憨儿洗车中心以来,他和其他“喜憨儿”伙伴多了一个身份:洗车工人。

  洗车中心设立在学校大门旁,由两间门面组成。早上7时许,坐班的刘新泉和同伴早早地来到店里签到、开早会,由指导老师强调他们一天的工作内容。

  清洗一辆车,通常需要四名喜憨儿分工合作。冲洗、打泡沫、擦车……每一位喜憨儿的工作都安排得非常清楚,每一个步骤他们都牢记在心。

  每逢看到轿车开进洗车中心,刘新泉就变得特别激动,用含混不清的语句说:“快,快起来干活……”听后,其他伙伴们立马起身,显得干劲十足。

  做事认真,顾客为他们点赞

  在喜憨儿洗车中心,有10多名和刘新泉一样有心智障碍的伙伴。虽然都已成年,可他们的心智还停留在七八岁左右,始终是群孩子。

  洗车的几个步骤,在正常人看来再简单不过,但对喜憨儿来说,却是艰难的自我挑战。

  “需要一遍遍地教,他们才能记住。”指导老师谷婷婷说,一般经过三五天的培训,这些喜憨儿能够逐渐掌握这些洗车技能。但轮班过后又会忘记不少,还要再提醒。

  喜憨儿洗车中心营运至今,前来洗车的顾客多了起来,平均每天20辆左右,比刚开业时数量翻了一倍还多。

  不少车主一开始是带着爱心和好奇来洗车的,没有想到喜憨儿们在工作中会那么认真执着。后来,一些车主甚至宁愿绕远路,也要把车开到喜憨儿洗车中心去洗。

  阜阳翔飞特殊学校相关负责人季思波说,和其他残障类别比较,喜憨儿的劣势主要表现在思考能力的欠缺上,但孩子们没有偷懒的意识,做事不厌其烦,自身的劣势反而转化成了优势。

  在这里,他们用双手圆梦

  在这群喜憨儿中,有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性格十分活泼,待人非常热情。“我叫婷婷,妈妈要我努力工作。”每当陌生人问她叫什么名字时,婷婷总是这样热情地介绍自己。

  这名20岁出头的女孩憨厚单纯,虽然不善语言表达,但十分渴望与人交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洗车间隙,婷婷会拉着车主到休息区落座,给对方端上一杯热茶,还会把自己喜爱的零食和车主们分享。

  殊不知,来做洗车工作之前婷婷十分怕生,见到生人也不敢打招呼。短短几个月过后,现在见到陌生车主她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心情好的时候还会和他人合影留念。

  “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婷婷离开学校后要么被关在家里,要么在街上游荡。”看到孩子的变化,婷婷的家人特别欣慰。

  平等对待,是最大的尊重

  “给予不如引路。”季思波说,洗车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向。通过这种锻炼方式,喜憨儿从别人眼中的弱势人群变成价值创造者,成为和社会正常握手的人。

  除了雨雪天,喜憨儿洗车中心大都正常营业。清洗一辆车需要15元,抛开洗车中心的各项开支,每周的盈余会作为奖励由喜憨儿们均分,拿来买零食、文具和生活用品。虽然岗位不同,但孩子付出的努力是一样的,大家的待遇都一样。看着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们别提有多激动。

  更让人开心的是,越来越多的顾客开始忽视这些孩子喜憨儿的身份。“客户不再把他们当成特殊人群看待,我觉得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季思波希望,喜憨儿们将所有洗车步骤都熟悉掌握,能够到普通洗车店和正常人一起工作,挣钱养家。

  来源:颍州晚报

  (责任编辑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