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大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阜阳发展意义重大。日前,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阜阳市乡村振兴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11项专项实施方案和重点项目库,为乡村振兴提供支撑

  “这一规划的印发实施,使阜阳市成为在全省最早出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市之一。”市发改委有关同志告诉记者,此次出台的《规划》,不仅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也提出了具体措施和支撑项目。

  《规划》明确了2022年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并提出了一些约束性指标、预期性指标。“其中的约束性指标是必须要完成的,这就给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明确了努力方向。”市发改委专家告诉记者。

  这些约束性指标包括: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17年基期值为100亿斤,到2022年目标值为110亿斤;贫困发生率,2017年基期值为3.39%,到2022年目标值为小于2%;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比例要达到100%等。另外的一些预期性指标,提升幅度较大的包括:农村产品网络销售额,从2017年的26亿元,2022年提高到8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从1020万人次提高到2300万人次;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10%提高到85%以上;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从50%提高到100%等。

  记者了解到,为了完成《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阜阳市从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乡村人才振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制定了11项专项实施方案,使《规划》提出的目标能够落到实处。目前这些专项实施方案已基本完成,即将印发实施。

  市发改委还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建设项目库,将谋划的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点项目纳入实施,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具体项目支撑。目前,纳入项目库的部分项目已开始实施。

  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规划》提出,持续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实施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工程,重点围绕粮经、园艺、特色畜禽、特色水产、林特产品等主导产业,着力建设和完善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科技支撑体系、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创建市、省、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农业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的“阜”字号农业公用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和特色农产品品牌。

  提升农业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推进大宗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提高植保无人机等农机装备精准作业能力,到202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力争在全省率先整体实现全程机械化。同时,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造本土乡村旅游品牌。开展阜城全域旅游核心区和颍上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淮河(阜阳)湿地生态旅游经济带、泉河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带和颍河生态文化旅游观光带建设,创建王家坝百里湿地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安徽最美湿地游”品牌。支持发展农家乐、民俗客栈、采摘篱园、特色农庄等新兴乡村旅游产品,积极发展以花卉、樱桃、休闲垂钓、水上观光等为主题的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到2022年,力争培育省级以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1-2个、示范点4-6个,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80个,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到45亿元,年均增长20%。

  推行村庄差异化建设模式

  按照《规划》,阜阳市将完善乡村规划体系,分类推进乡村发展。到2022年,全市将形成1242个中心村,全面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100%。

  阜阳市将优化村庄分类与布点,各县市区可因地制宜提出村庄差异化建设模式。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规划确定为集聚提升类村庄,明确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产业功能,确定村庄发展方向,推进村庄改造提升,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规划确定为特色保护类村庄,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对不具备保留价值的空心村、列入农村新社区建设计划以及采煤塌陷区等特殊区域的村庄,规划确定为搬迁撤并类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有序开展生态移民搬迁。

  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开展古镇古村保护。《规划》提出,编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开展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档案,加快建设传统村落数据资源库。

  《规划》还就强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行了安排,以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到2022年,全市95%以上的村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60%以上的村要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以上,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

  《规划》提出,要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提振农民发展信心,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化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提升农村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落实乡村教师支持政策,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完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基础配套,在此基础上加强农村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基本形成30分钟院前急救服务圈。到2022年,实现全市所有中心卫生院达到一级综合医院医疗能力,其中30%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支持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院、医养结合设施、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培育和发展乡村健康养老服务产业。到2020年,全市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同步在其辖区内设置3-5个村级养老服务站。

  来源:阜阳日报

  (责任编辑 牛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