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的沈呈富老人是青山街的老住户,因为患有慢性病,他每个月都要到滨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检查、拿药。不过现在,他做检查登记用的是时下流行的“刷脸”——护士用专用的平板电脑对老人拍照进行人脸识别,随后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享受哪类健康服务包等基本健康信息可一目了然。检查完,老人可以确认服务。

  居民“刷脸”享服务 医生刷卡“记工分”

  “社区的医疗服务是越做越好了,门诊、拿药很方便,也不像大医院排长队,我现在平常小病都在社区中心看。”沈老笑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刷脸’更方便了,也不用自己带什么材料,社区医生对你的情况都清清楚楚,还能预约上门服务。”

  这项被老人“点赞”的新服务正是安徽首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

  所谓的“两卡制”,其实并不是真有两张实体卡,而是医务人员通过个人身份识别码登录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为居民提供服务;居民则在接受服务后通过身份证、健康卡或人脸识别方式在系统中对服务进行确认。省卫生计生委自2018年起,在全省选择部分县(区)开展“两卡制”试点,我市镜湖区作为第二批试点县区,于2018年9月启动了试点工作。

  “居民通过身份认证对服务真实性及满意度进行确认,提供服务的医务人员将此工作量计入自己的虚拟绩效卡中,从而成为工分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的绩效收入。”滨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嵘向记者解释道。

  “两卡制”涉及13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为全区统筹,分为定额补助项目(健康教育、孕产妇管理、儿童保健、预防接种、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等7项)和动态补助项目(居民健康档案更新、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老年人健康管理及肺结核管理等6项)两大块。其中动态补助项目就是以工分动态获取,实时累加得到。

  此外,“两卡制”让居民到任一个基层卫生机构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都是连续的、真实的,不受人口流动因素的影响,每个基层医务人员也都能得到自己的应有收入。

  信息手段显身手 基层卫生“三转变”

  “对于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你的工作有痕迹,工作量有体现,多劳多得,自己主动服务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滨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高文玲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的工作热情很高,不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到位,还对一些行动不便的重点服务人群提供居家卫生服务。

  “两卡制”这项安徽在全国创新实施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推行的初衷就是改变一直以来公共卫生服务计量上的模糊和低效,通过绩效卡实现工作留痕;通过人脸识别智慧公卫杜绝服务造假;通过留痕分值记录及时查看工作进程、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此外,“两卡制”将医疗行为的被服务者身份悄然转变:居民既是接受医疗服务者,也是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者和评价者。这样一来,在医疗服务过程,医患双方都会积极参与和沟通互动,更会倒逼服务方提高服务质量。

  “基层医务人员数量少,任务繁重,但现在大家工作得很有劲。”李嵘说,“从原来的坐等服务对象过来或只是电话随访变成了主动上门、面对面服务。居民们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知度、认同度、配合度都提高了。”

  作为我市率先试点的镜湖区,这项新举措很快被基层医疗机构所接受。“2019年,还将再上线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儿妇保等功能模块,完成‘两卡制’系统在线考核和电子服务卷模块,推进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开放。”镜湖区卫生计生部门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改革创新,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资金分配标准由‘按常住人口数量’向‘按实际工作量’转变、考核工作方式由‘现场人工检查为主’向‘系统数据分析为主’转变。”记者 陈旻 程中玉

  来源:芜湖日报

  (责任编辑 杨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