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二十大代表风采]夏晓丹:为大爱而逆行 展大美于平凡

  一身白衣是她的战袍,优质护理技术是她的武器,救死扶伤是她的信念。在护理一线坚守十余载,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医疗管理中心副主任、护士长夏晓丹用行动诠释了一名“白衣战士”的责任和担当,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逆行出征 援鄂奋战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同时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要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夏晓丹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申请前往武汉抗疫一线。一声号令,她披上“战袍”;不到12小时,她整装待发;“舍小家,为大家”,她忍泪抛下经历两次大手术身体一直未愈的父亲、年幼的女儿,义无反顾奔赴武汉。

  援鄂抗疫一线的艰辛,常人无法想象。为了节约防护设备,也为了避免感染,她和队员们从进舱前4个小时开始禁食、禁水。一个班6小时,护目镜的雾气模糊了视线,防护面具将脸和耳朵压得生疼,面罩内因缺氧让他们难以呼吸;下班回到驻地宾馆,“浑身汗湿、看不清路,抬不动腿”是常态。

 夏晓丹带领队员入党宣誓 夏晓丹带领队员入党宣誓

  “我们青年一代就是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入党时的初心,无愧于祖国对我们的培养。”作为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在夏晓丹的支持和鼓励下,医院首批援鄂医疗队除三名临时党支部委员外,其余七名同志均在武汉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为党组织增添了新生力量。

  在承担救护任务和支部工作以外,夏晓丹还是省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利用休息时间编写上报各类稿件300余篇,用纸和笔记录下战场的英雄故事。由于作息的不规律、长时间在高压状态下工作,她的体重从出征前的94斤迅速掉到了81斤,两只手臂也因为滑石粉过敏溃烂,面颊被防护用品压烂,并出现贫血的症状。“以生命守护生命,付出的一切都值得!”在援鄂“疫”线,她和队员们相互鼓励,攻坚克难,凯旋而归。

  医者匠心 孜孜以求

  “我这脚烂了几个月,多亏你给我医好了,不然我这脚就保不住了!”在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伤口造口护理专家门诊,65岁的“糖尿病足”患者余某某不停地对夏晓丹表示感谢。近几个月来,每周他都会来夏晓丹的专家门诊问诊,面对患者腐烂的伤口,夏晓丹第一反应永远是弯下腰、低下头。

  “有她在,我们的世界有了阳光。”患者这样评价夏晓丹。无论是遇到恶臭的压力性损伤,还是粪便漏了一身需要更换造口袋的患者,或者是心情郁闷急需纾解的患者,她都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贴心的关爱,给他们送去温暖和阳光。

  2018年,因医院工作需要,夏晓丹负责筹备成立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日间医疗管理中心,带领科室人员建章立制,规范工作和流程,从无到有,稳步推进,在病源量、患者满意度及护理安全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此项工作的开展加快了医院床位周转率,减少了患者术前等待时间,降低了患者住院经济费用,节省了医保资金。”夏晓丹说道。2019年,中心被中国日间手术联盟授予全国第94家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成员单位,这也是全省地市级三级公立医院第一家。

  在扎根临床一线护理工作的同时,她作为副主任护师、硕士生导师,还承担了皖南医学院护理学本科学生理论教学和安徽省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在备课时,她认真钻研教材,把握重点难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时,讲究教学艺术,做到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她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学识、勤勉的教学态度、过硬的教学能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工作中,她刻苦钻研技术,立足岗位创新。屡次在国家、省、市级护理创新大赛中获奖。

  “我是党员,只有心里装着群众,为老百姓解除病痛,才能不负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夏晓丹用自己的专业和技能、真诚和爱心、责任和担当,诠释了救死扶伤职业的忠诚、逆行驰援的勇敢、敢于拼搏的坚毅。

  成为二十大代表,夏晓丹感到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她说,要履行好党代表的职责,用实际行动立起新时代基层党代表的好样子。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为全面推进健康安徽、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记者 徐慧媛)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韦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