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世遗古村保护的“徽州智慧”

  “皖南古村落”蜚声海内外,是从西递、宏村开始的,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多年来,皖南古村落保护和利用成果显著,截至目前,仅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就较好挖掘和保存了1684幢古村落建筑,而且其中很多村落是活态保护,世居于此的村民仍然居住其中,外来游客也可以信步其间,主客共享,俨然一幅山水田园画卷,向世界展示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充满天人合一智慧的“中国思路”。目前,西递、宏村已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黟县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严格保护活化利用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宏村,换上夜间装束。月沼湖畔,星光点点,家家户户门前拉开桌椅,款待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一些在宏村游览休闲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聊着旅途中的趣事。

  随着大众对旅游文化内涵的要求越来越高,宏村等皖南古村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与之相随,宏村的很多服务设施和服务理念不断发展变化,越来越现代化、时尚化,但不变的是高高的马头墙、青青的石板路、哗哗的溪流声,以及蕴含其中的徽州古韵。

  “变”与“不变”之间,体现的是当地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业界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的“良苦用心”。当地以保护为前提,稳步探索,走出了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为主体、以旅游为支撑的活态保护之路。

  黟县副县长吴小胜说,黟县对古村落的保护十分严格,制定了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古建筑修缮管理办法等制度,形成县、镇、村、民四级保护管理体系,与遗产地古民居所有人或使用人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书,明确保护职责。为解决世界遗产的保护费用,黟县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从世界文化遗产地门票收入中单列20%,设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专项用于遗产地保护、利用。

  先保护后发展,秉持着这一思路,黟县从最初的西递、宏村开始,将保护和活态利用范围扩大到南屏村、关麓村、屏山村、卢村等众多古村落,大量明清等时期的民居、祠堂、牌坊、园林等古建筑成为展示徽文化的“活化石”。

  黟县徽黄旅游集团作为皖南古村落保护和活态利用的主要企业,承担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业建设发展的双重任务。黟县徽黄旅游集团董事长朱武说,目前黟县在保护传承好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赏花、骑行、晒秋、摄影、民宿、研学、婚俗等一批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找到了一个既符合古村落保护管理要求、又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双赢模式。

  画里乡村成“最美研学课堂”

  如何促进世界文化遗产世代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是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持续关注、常做常新的课题。

  黟县素有“画里乡村”之誉,亭台楼阁,黛瓦白墙,一个古村就是一幅美妙的水墨画。黟县以此培育研学以及写生市场,为研学及写生群体提供住宿、餐饮、培训指导等配套服务,渐成规模和体系,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黟县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吴能英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写生学生31.1万人次,较2019年恢复78%。截至目前,和黟县签订写生协议的院校等机构有78家。

  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大批学生在屏山古村创作。夕阳西下,淡淡的阳光照在依山傍水的屏山古村,清澈见底的吉阳溪穿村而过,三三两两的学生散落在石板桥周围,在画板前专注地画着。一个正在写生的学生告诉记者,她早就想到皖南古村写生了,这次终于来到了古村,见到高大的马头墙,远处的山峦和身边流过的小河,这是再好不过的场景了。

  依托保存完好的古村落以及成熟完善的配套设施,黟县研学及写生市场日益发展,扩展到西递、宏村、南屏、关麓等各个古村。

  为使这一市场规范起来并获得长足发展,黟县出台了《黟县写生、研学学生聚餐食品安全管理办法》,设计打造出集研学、体验、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研学旅游产品,建成西递、宏村、南屏、秀里、守拙园五大研学游基地。尤其是第一批开拓研学及写生市场的西递、宏村,相关业态和产业链已经十分完善。徽黄京黟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洁说,目前宏村面向写生学生的相关服务一律半价优惠,而且有效时间是1周,在此期间不受次数影响,这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生成本,受到学生和学校的欢迎。

  深入挖掘古楹联文化价值

  皖南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建筑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文脉传承上源远流长。皖南古村落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便是古楹联、匾额,几乎每栋古建筑上都留存着古楹联、匾额。很多国内外游客将这些古楹联当作徽文化“简明读本”看待,每到一处都会细细品读,从中体悟徽州文化中为人处世、经商从政的道理。

  西递履福堂:“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田存一点子种孙耕”,笃敬堂:“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宏村南湖书院:“读圣贤书行仁义事,立修富志存忠孝心”,乐叙堂:“尅己最严须从难处去尅,为善以恒勿以小而不为”,承志堂:“敦孝弟此乐何极,嚼诗书其乐无穷”。

  暑假期间,在屏山古村开展的一场研学活动中,有一项重要内容便是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讲解皖南古楹联。古楹联的深刻内涵以及背后的曲折故事,令听众回味无穷。

  据讲解员介绍,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2006年曾来到西递。在大夫第绣楼,安南对古楹联、匾额的文字内容十分感兴趣,听了导游的讲解,安南称赞:“这是一次伟大的经历,赞赏你们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所做出的一切。”

  皖南古村落对古楹联、匾额等的挖掘保护和合理利用,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很多创新思路。在此方面,黄山市一直在持续推进。

  黄山市委书记凌云此前在黟县调研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旅游、文化、自然、生态等多重叠加优势,善于把发掘徽州文化的积极因素与强化现代法治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发挥家风家训、村规民约、徽州楹联的作用,营造向上向善的乡风民风。

  来源:中国旅游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 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