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肥市初步探索出一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模式

  9月1日,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在“合肥 五年看点”集中采访中获悉,近年来,合肥市以“省级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为牵引,全力打造符合省会城市特点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初步探索出了一个符合省会城市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模式。

  远程诊疗:家门口的大医院开张了

  9月1日,在合肥市瑶海区大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患者杨海东正在通过大屏幕“视频问诊”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王主任。视频那头的王主任仔细检查过杨海东的CT之后,给出了自己的治疗建议,同时建议他“再去心内科看一看。”

  话音刚落,社区医生杨志来就把界面切换到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孙主任的诊室。“五分钟不到,就有两个主任给我看病。”姚海东感慨地说:“看病越来越轻松了。”

  2020年,瑶海区大兴镇卫生服务中心与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开展影像、心电、数字化门诊及住院远程会诊,开设市二院全科医学科、介入疼痛科大兴病区,合肥市二院还派出15个临床专科,每周一至周五开展专家门诊、专家查房等诊疗活动,构建“小病首诊在社区,大病转诊到医院,康复保健回社区”这样一种新的就医模式。

  “随着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基层群众选择了就近就医。”杨志来告诉记者:“紧密型医联体,正在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双向转诊:为群众就诊开辟绿色通道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2019年起,合肥市启动了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工作,以城区(开发区)为单位、街道(社区)为单元划分网格统一规划布局,由三级公立医院作为牵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机构组建紧密型城市医联体,服务网格内居民的分级诊疗新模式。

  自2020年12月12日运行全省首个紧密型城市医联体集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城市医联体集团以来,目前已在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人、财、物、事、绩’一体化管理,并计划逐步在瑶海全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推行。

  值得一提的是,紧密型城市医疗联合体设置医联体双向转诊“直通车”,为老百姓到上级医院就诊节省了大量排队等候时间。社区中心医务人员通过钉钉软件申请转诊,门诊大型检查由社区医生直接开具检查单并且在社区中心交费,合肥市二院接续中心实行闭环管理,开通绿色通道,为住院、门诊检查的患者提供医院内一切帮助,真正畅通了医联体成员单位患者到三甲医院就诊的绿色通道。

  此外,参保居民在医联体就诊,医保待遇实行差别化支付,医联体内双向转诊免除门诊诊察费,住院治疗的只计一次医联体首诊医院起付线。住院和慢性病门诊发生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慢性病门诊定点机构变更为大兴社区中心的免除慢性病起付线。同时,对CT、磁共振等检查项目,在社区中心开单后到市二院检查,费用一律低于合肥市二院10%-20%。

  合肥市卫健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陈学超表示:“目前,已有大兴社区等15个街道社区与市二院等6家省市三级综合医院组成了紧密型医联体,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省会城市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模式。”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梁巍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 陈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