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3.5亿元,合肥再次交出完美答卷!7月20日,合肥公布重要数据,今年上半年,合肥市GDP突破5200亿,同比增长13.6%,这是合肥跻身“万亿俱乐部”后交出的首份“期中成绩单”。

  展开来看,2021年上半年,合肥市第一产业127.92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1820.07亿元,同比增长17.4%;第三产业3255.47亿元,同比增长11.9%。

  13.6%,在已经公布数据的“万亿城市”中,合肥市GDP增速走在前列。而合肥市上半年GDP的增长量为783.76亿元,仅此于南通,夺得榜眼位置。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合肥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创新驱动。7月22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在长江沿线建设中国(合肥)声谷”、“加快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等内容,这份重磅文件当中多次直接点名支持合肥,对合肥的发展无疑是重大利好。

  从“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成为集多个“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的创新之城。于此同时,这块“创新”招牌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知名产业前来落地布局。

  而作为合肥市创新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千亿城区”包河区上半年经济发展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2021年上半年,包河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1.6亿元,同比增长13.7%,两年平均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9亿元,同比增长2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5.9亿元,同比增长13.2%;第三产业增加值554.7亿元,同比增长13.8%。

  作为2020年GDP排名全市第一的城区,包河区2021年上半年GDP总量突破700亿元,同比增速高于合肥全市平均水平。数据的背后是包河区立足数字经济发展、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

  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包河区作为合肥首批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以数字经济、总部经济“双轮驱动”,2020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45%。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包河区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型企业的引进。今年6月,走马上任仅20天,包河区委书记陈东立即率队到上海开展“双招双引”,拜访客商、洽谈项目、考察企业。

  据了解,包河区有软件和信息服务类规模(限额)以上企业超过70家,初步形成了以光谷金融港、滨湖金融后援基地、滨湖卓越城文华园、复星金融城、安徽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包河互联网产业园、蒲公英创新基地、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等为主平台,安徽征信、优质采、安达创展等为龙头企业的数字信息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发展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改造的新引擎。作为全省首个“千亿城区”,包河区制造业、金融、文化等产业开始加速数字化转型。“制造业数字化方面,很多企业开始创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开始走上云端;金融方面,包河目前已建成三家金融大数据中心,还有两家待建;文化方面,安达创展等创意文化企业已实现数字化转型,淝河数字文创小镇等项目也在谋划实施。”

  包河区的发展是合肥市经济发展的缩影,新时期,合肥将在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基础上,继续擦亮“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名片,加快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提高都市区国际化水平,成为内陆创新发展新高地。

  (责任编辑 樊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