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加大资金支持 培养优秀人才 加强文物考古 省人大代表热议文化遗产保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2021年将支持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今年的省“两会”上,来自各地的省人大代表也对文化遗产保护高度关注,在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面带来了自己的议案。

  解决遗址公园创建资金难题

  “蚌埠市地处淮河流域中游,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来自蚌埠的省人大代表徐伟红今年带来的议案关注蚌埠双墩、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创建。她介绍,近年来蚌埠市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距2021年底挂牌开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作为一个三线城市,同时建设两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绝无仅有的,同时配套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压力也是巨大的。”徐伟红建议,省级层面能从财政、发改、环保、文旅各行业政策出发,指导蚌埠相关单位谋划各自领域的建设项目,争取专项资金,解决遗址公园创建资金不足的问题。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的根本是考古科研和文物保护利用。”徐伟红介绍,除了考古遗址公园考古科研工作,蚌埠文物资源丰富,也需要大量专业管理人才来保护、研究、利用。“目前机构改革中已撤销文物管理局,文物管理职责由市、县(区)文化和旅游局文物科或由博物馆负责人兼职负责,部分县(区)文化和旅游局甚至没有配备文物科,只能由地方博物馆代管。”她建议,明确市县级文物管理机构和编制,提升各级人员专业能力水平。“从省级层面协调,尽快完成遗址公园用地审批,加快遗址公园创建进度。”

  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

  “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全长约47公里,其中运河原始故道28公里,泗县东段5.8公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段。”省人大代表、泗县县长王法立介绍,大运河泗县段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段运河活态遗址,也是通济渠为数不多的有水河段,至今基本保存着隋唐大运河的河道形态,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活化石”。

  他介绍,2017年以来,泗县围绕大运河泗县段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开展了大量的工作,陆续建设实施了泗县运河小镇、泗县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运河森林公园、运河城市景观带等数十个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实施方案出台后,泗县又以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段为核心,规划打造7平方公里的泗县大运河文化公园,目前前期交通路网、水电设施、关联水系环境整治、运河本体水体治理提升、周边土地规划建设等均已经完成,建设规划方案初步完成。

  今年的省“两会”上,王法立等代表带来了自己的议案,希望从省级层面支持泗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安徽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示范区。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作为省级重点工程,从省级层面统筹协调,省、市、县三级联动,共同推进。同时加大项目和资金支持,传承利用运河文化。“成立省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研究机构,组建专家咨询智库,利用安徽省及相关省市各类科研院所及高校资源给予泗县各类针对性的业务指导。”

  王法立等代表还建议,加强文物考古和文化研究,在泗县设立安徽省大运河考古文物工作站(中心),希望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泗县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创建5A级景区,并定期举办运河文化研究系列活动。“也希望新闻媒体能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推介大运河文化,提高大运河国家公园知名度、美誉度。”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文 武鹏/摄

  (责任编辑 程德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