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1月12日上午11时,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第二场“直通两会”通道开启。

  童俊杰、刘永发、甘启斌三位省人大代表,走上会场一侧的“直通两会”通道,回答记者提问。代表们在通道上都为安徽发展提出了哪些建议?快一起来看看。

  童俊杰:通过产业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人民网记者提问省人大代表、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童俊杰:“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接下来面临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严峻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立足于基层,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措施?”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如何让贫困群众脱贫后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保持可持续增收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童俊杰说,他重点关注通过产业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激发内生动力。

  “我所在的蚌埠市固镇县陡沟村将电商创业和产业创新、为群众赋能和共享发展成果结合起来做了一些探索。”童俊杰表示,该村运用互联网新思维完善传统农业产业链,创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粮驿站”电商平台,把消费市场搬到了贫困群众家门口,细化群众生产、干部带动、平台销售的分工合作,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的每一环节都能获得收益。

  同时,在生产实践中提高贫困群众劳动技能。“我们实施老农带新农、熟手带生手等措施,先让他们抱团为电商平台提供初级产品货源,在具备一定技能后,再引导他们从事农产品加工、优选包装等工作,对其中有经营能力的贫困群众,培育他们成为电商经理人。”童俊杰说。

  此外,品牌化发展也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该村在生产中推进“一村一品”,去年将全县愿参与、能参与的2254户贫困户家庭生产的黑花生、绿豆皮等农产品形成统一品牌销往全国,带动户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

  在扶贫形式上,陡沟村引领展会代言、企业代购、社会宣讲多方消费扶贫形式。童俊杰介绍:“我们参加省市农展会‘第一书记代言农产品’等活动,依托消费者的‘朋友圈’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我们在城市和农村开展宣讲,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脱贫故事,吸引全社会帮扶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帮助贫困群众走出思想上的误区,解决心理上的贫困,拓宽了他们创业致富的渠道。”

  始于致富梦想,基于团结创新,成于扎根实干。这个诞生在贫困村,凝聚农村群众智慧和创新的电商平台,让农村创新创业潜能不断激发。童俊杰骄傲地说:“ 2019年实现全村26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万元,较2014年扶贫之初翻了一番。我村减贫案例入选了首届‘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并被收录到南南合作减贫知识分享案例库,获全国电商精准扶贫典型50佳案例。”

  “乡村振兴,农村群众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我们在实干中赋予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动能。相信在2020年我们一定能够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在泥土里书写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新画卷。”童俊杰信心满满。

  刘永发:产业兴旺,决定的因素在带头人

  新安晚报记者提问省人大代表、六安市裕安区永裕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永发:“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在您看来,如何才能形成产业帮扶的长效机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作为一名基层代表,刘永发对产业扶贫在稳定脱贫中的作用深有感触。

  “在我们合作社的带领下,华祖村已建成了号称‘绿色银行’的苗木花卉及经果林2000亩,以及号称‘绿色生态粮仓‘的智慧农业绿色生态种植基地1000亩,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域和精品区域。”刘永发说,经过自动化烘干、智能化储藏、精细化加工生产出的大米顺利通过环境、水、土壤、大米检测绿色认证,大米销售达到16元每公斤,亩产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收益。

  刘永发的永裕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坐落于裕安区江家店镇华祖村,属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全村耕地面积6323亩,辖16个村民组857户3742人。曾经,这里的农业生产以传统水稻、小麦种植为主,农民收入微薄,而今一跃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这与刘永发的努力密不可分。

  2012年,在外成功创业的刘永发回到家乡,创办了安徽首家以水为媒的合作化组织“六安市裕安区永裕农村水利专业合作社”,为家乡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刘永发认为,做好产业兴旺,决定的因素要有产业带头人。目前,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贤正在日益成为乡村建设的有生力量。

  他建议,应引导乡贤力量有序参与乡村治理,营造农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别人都问我为什么回家乡,我就想着,当我小有成就的时候,一定要回家乡做贡献。”刘永发始终对家乡饱含深情。

  甘启斌:农业发展要在深加工上做文章

  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记者提问省人大代表、安徽联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甘启斌:“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您认为我省三农发展还存在哪些短板和不足?今年如何更好地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政府工作报告中》,‘高质量发展’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之一, 2019年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部署下一年工作务实明确。”甘启斌告诉记者,报告中提到的筑牢“三农”压仓石令他印象深刻。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企业的代表,去各地农业龙头企业调研考察是他的“日常功课”。在调研中,甘启斌发现,我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由于发展时间短,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精深加工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上下游环节不匹配,增值空间有限。此外,因农业企业一般地处县域或镇村,信息相对闭塞,企业高层科技人才和团队匮乏,科技资金投入压力较大,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如果同其它地区企业在项目、资金争取上同台竞争,基本上难以获得支持。

  对此,甘启斌建议,省委、省政府在农业科技项目立项、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县域或镇村农业企业给予倾斜,真正把农业科技项目送到田间地头。对重大科技项目采取分区、分片、对县定点的方式,给予品牌好、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更好地发挥它们引领带动作用。

  他还提出,加大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在政策、项目、基金上的支持,通过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拉动力和竞争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形成在规模、原料、资金、技术、管理、品牌、市场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把龙头企业打造成农民增产增收的好帮手、铁靠山,从而全面带动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

  “当前,互联网平台为农产品的销售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但现阶段,仍面临着成本居高不下、盈利难等痛点。”对此,甘启斌建议省委、省政府引进大型物流企业,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提高本省物流配送的速度与服务,实施火车门对门服务。同时,对农产品走出省外区域开通绿色通道,加大物流补贴政策力度,根据企业不同运输方式给予相应补贴,帮助企业减负,降低成本,让更多的农产品走出省外。(记者 汪乔 史睿雯 许梦宇 刘玉才 李浩 高佳 袁江凯 郑强强 朱晓彤)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 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