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锻造“卓越之城”

  ——访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胡启生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资源型城市转型,要靠自己的奋斗去杀出一条血路。今年我们一定要在高质量发展上做好文章、做大文章,奋力打造‘卓越之城’。”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胡启生说。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胡启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胡启生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作为资源型城市,铜陵市如何破解转型升级的“秘钥”?下一步如何继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国两会期间,国际商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铜陵市市长胡启生。

  记者:去年进博会上,铜陵市签约了安徽最大单——有色铜精矿进口项目。国家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了纵深发展的新目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上升为国家战略,那么铜陵市如何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胡启生:铜陵有色是安徽省最大的进口企业,第一届进博会签了一个大单,今后还应该成为安徽的种子选手,进口量会越来越大。铜陵市抓好对外开放合作,关键是要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借船出海,利用铜陵有色这样的大企业带动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合作。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长三角三省一市26个城市里面的重要产业节点城市,铜陵要抓住机遇,用足用活,利用好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口岸建设等优势,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目前,安徽省以及海关方面都非常支持铜陵的口岸建设,口岸扩大开放规模编制基本完成,B型保税物流中心已经获批,今年能建成运营。我们正加快跨境电商海关监管仓和通关服务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交易服务平台“一仓四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开放大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胡启生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铜陵市市长胡启生

  记者:2018年,铜陵市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成为全国典型案例,铜陵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如何解决其中的关键性问题?有何重大机遇?

  胡启生:资源型城市转型应当抓住两个核心,一是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升级,二是培育壮大新动能。

  为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我们引导企业向智能化进军,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已建成安徽省智能工厂3家、数字化车间13个,在全省属于第一阶梯。在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建设方面,借助长江经济带建设,大力修复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环境指标以及大气、水环境指标,取得了积极成效,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为13.7%,在全国169个重点城市中居第13位,3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城市及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12年保持100%。城市建设成绩也是有目共睹,譬如投资2亿余元规范设置了一批“邻里中心”,交给专业机构运营,让专业人做专业事,提升服务水平。国家生态环境部正在牵头开展无废城市试点,目前铜陵正在积极争创,将固废物“吃干榨净”,加快建设无废社会。

  更重要的是培育发展新动能,我们结合铜陵实际,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半导体、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同时抓住区划调整机遇推动跨江发展。从长江经济带的上海浦东、武汉三镇、南京江北区等成功经验来看,铜陵将在跨江发展中迎来全新机遇。

  记者:在培育发展新动能上,铜陵市有何具体行动?

  胡启生: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幸福美丽新铜陵,我们将坚持全球视野,对标国内一流,不断增强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开启建设“卓越之城”新篇章,着力建设智造铜陵、数字铜陵、线上铜陵和知识铜陵。

  此外,我们还将传承城市优良基因,发挥产业、区位等独特竞争优势,提升皖中南中心城市辐射力、构筑区域“四大中心”新高地,着力打造皖中南科技创新中心、皖中南金融服务业中心、皖中南商贸物流中心和皖中南大健康产业中心。

  记者: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你是否带来了相关的议案或建议呢?

  胡启生: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我们带来了一个建议,希望国家能否考虑将铜陵这样的规模适中、传统产业数据积累较多,在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纳入工业互联网试点。

  来源:国际商报

  本报记者 许霞

  (责任编辑 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