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新引擎 打开新格局

  ——下活“先手棋”联动“一盘棋”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是五大发展的首位选择。

  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回首过去一年,创新潮涌江淮。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由中科大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率先开通,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一位。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启动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国人大代表罗平表示。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新的一年,我省应充分利用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优势,继续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大力推进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和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如果说创新发展要下活“先手棋”,协调发展就要下好“一盘棋”。

  去年12月,我省出台《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安徽实施方案》,提出基本形成与沪苏浙一体化发展格局,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新兴增长极。安徽加强与沪苏浙等高对接,努力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皖江城市带建设稳步向前,跨江联动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提速;南北结对合作和园区共建,促进皖北地区全面振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快马加鞭;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如火如荼……区域板块整体联动,打开崭新发展局面。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全国政协委员王鹤龄说:“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只有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推动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 协调发展才能行稳致远。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要统筹抓好“一圈一带三区”建设,稳步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省建设,大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形成竞相发展、多极支撑的发展新格局。

  激发新动力 构筑新高地

  ——唯改革才能有出路大开放才能大发展

  改革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是五大发展闯出新路的不竭动力。

  早春时节,一场发生在皖东小城的医改探路,引来全国媒体密集关注。天长市以县医院为龙头,上联三甲、下联乡村,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让县级、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多方受益,为破解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提供一种方案。

  “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在全国率先推行公共服务清单和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建立“3+2”清单制度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完成,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发放“五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9.2万户;营改增试点、资源税改革全面推开,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全面完成煤炭、钢铁去产能任务及职工分流安置再就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一年来,安徽改革的新突破、新成果令人振奋。

  “一些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的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安徽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李霞认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协调联动、层层推进的良好局面。“改革的思路要更宽,路径要更明,措施要更细,推进要更实。期待安徽在行政体制、农业农村、医药卫生等领域,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让安徽改革的品牌更加响亮。 ”李霞说。

  开放也是改革。安徽居中靠东、沿江通海,有“左右逢源”的独特优势,开放发展大有可为。过去一年,我省在“一带一路”国家设立境外企业27家,增长13%;完成营业额9.3亿美元,增长13.4%;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吸收外资30.8亿美元、增长9.5%;合肥空港等4个进境指定口岸建成运营,马鞍山港口岸郑蒲港区、合肥港二类水运口岸通过验收对外开放;全省进出口货运量突破3000万吨,国际贸易集装箱货运量突破100万标箱…… “成绩鼓舞人心,前景令人期待。 ”全国政协委员吴春梅表示,当前,国家正大力推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安徽要全面对接国家战略,围绕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兴增长极,全面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和开放合作中的战略地位。“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引导各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着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安徽开放发展的路子一定会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