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湖戒毒所,有一个特殊病专管区,这里的学员都是感染了艾滋病的吸毒人员。因为对艾滋病的误解和恐惧,其他学员对这儿都趋之若鹜。但在南湖戒毒所民警的眼中,这些艾滋病学员和其他学员一样,都是一个个被毒品吞噬亟待挽救的生命。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他们和艾滋病学员同吃同住,没有丝毫的距离感。学员们都亲切地称这里的女民警为妈妈、姐姐。

  80后的女民警开元在2012年专管区成立之初,主动要求到这儿工作。天性活波的她,经常教授学员练习瑜伽、舞蹈。为了更好地开导学员,帮助她们重返社会,她还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开元说,与特殊病学员接触的三年时间里,走近这一人群,常常感到惋惜。在交谈中,她说自己曾从咨询师的角度,以第三人的视角,与学员进行交谈,并向我讲述了其中一名学员阿木的故事。

  25岁的阿木是2014年8月来到南湖戒毒所接受强制隔离戒毒。在沾染毒品之前她曾是一位有着大好前途的足球队员。

  阿木14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后又各自组建了家庭。再加上父母很少能照顾到她,她便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2006年,阿木的外婆去世。同年,阿木因为体育成绩优异考上了体校,后来就一直住在学校。2007年,18岁的阿木去上海参加足球比赛,认识了那个改变她一生的人——阿奇。当时的阿奇20岁,在上海并没有稳定的工作,相识后不久,两人便坠入了爱河。为了能和阿奇在一起,阿木放弃了踢球,留在了上海。后来,因为入不敷出,阿奇干起了盗窃,再后来阿奇因偷东西被抓,被刑事拘留。就在这段时间,失去生活来源的阿木认识了一个吸毒的女孩,并和她住在了一起。在那个女孩的引诱下,阿木注射了海洛因。阿木说自己第一次注射毒品的理由,是因为那个女孩对她说,注射一点不要紧,不会上瘾,最重要的是可以减肥。而这番话对一心想减肥的阿木来说正中靶心。从此,她走上了吸毒这条不归路。

  在得知阿木吸毒后,阿奇省吃俭用将阿木带到上海一家私人戒毒所里戒了15天,为了防止阿木再接触吸毒圈子,阿奇把阿木送回了老家去戒毒,但是两个月后,阿木又跑回了上海去找阿奇,并告诉阿奇,自己很想他,并承诺说一定不再吸毒了。2007年底两人办理了结婚登记。然而,婚后甜蜜的生活,并没能让阿木摆脱对毒品的心瘾,2010年,阿木因为注射毒品被强制隔离戒毒两年。就在这一年她被检查出感染上了艾滋病毒,同样是在这一年底,阿奇也因为感染艾滋病引起并发症离开了她。阿木在戒毒所内得知这一消息后,因为悔恨和伤心,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后来经过戒毒民警的教育和引导,阿木放弃了轻生的念头,在戒毒所开始了新的生活。

  讲完这个故事,开警官说,戒毒之难,难在“心瘾难除”。阿木之前曾经几次下决心戒毒,但终究没有成功,原因就在于此。如果她不接触毒品,或者能够早日迷途知返,就不会有现在这样悲惨的结局。

  戒毒所民警说,与生理戒毒相比,心瘾难除才是戒毒的真正困难所在。一般生理脱毒的期限一般为3—6个月,心理脱毒的期限为3—5年。所以,最好的戒毒方法就是预防。永远不要吸食第一口。面对现如今吸毒低龄化的现象,他们呼吁,在预防青少年染毒方面,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需各尽其责。而对于吸毒人员更需要社会家庭全方面去做工作,形成强大的社会关怀氛围,帮助戒毒者在人际交往、精神寄托等方面脱离毒品的圈子。(文中学员均为化名)

  (文/吴增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