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天柱山,春游正当时。对于爱茶人来说,旅途中,喝上一杯好茶,总是让人充满期待。

  觅一清净之地,邂逅一场春事,纾解春困,将一杯茶喝至无味,天柱山海心谷不负春光不负卿。

  海心谷是一家精品民宿,位于天柱山前后山交界处,距离茶庄游客中心仅15分钟车程,在这里驻足远眺,万亩竹海尽收眼底,十里长风,浩浩荡荡,竹海人家掩映其间,幽静陶然。

  民宿后有一片野茶园,茶树浸润在四月的芳菲里,汲日月之精华,春色弥漫,茶山的幽香游弋于鼻息间。

  因生长于高山,得益于天柱山亿万年地质演化中分化的土壤,让这里的茶有了一个令爱茶者钟情的名字——海谷岩茶。

  天柱茶中的“名媛”

  潜山市古称舒州,以舒州茶命名的茶庄茶在唐朝就驰名全国,并载于我国第一部茶叶百科全书《茶经》。宋代,被英国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的《梦溪笔谈》,将舒州茶列为4种国宝级名茶之列。

  历史上,天柱山禅缘久远,唐代天柱寺专辟“茶庄”,以此为寺院供茶。唐代崇慧禅师因乐于汲泉煮茗而留下了“独步千峰顶,优游九曲泉”的诗句。宋·林逋题《山谷寺》诗云:“茶版手擎童子净,锡杖肩倚老僧闲”。

  唐代宰相李德裕喜爱天柱茶,并慕名求索。据载:昔有人授舒州牧。李德裕谓之曰:“到彼郡日,天柱峰茶可惠三角”。

  “天柱峰峦,高峙云表,晓雾布浸,淑气钟之,故味不待熏焙,自然馨香,而悬崖绝壁间有不种自生者,尤为难得,谷雨采贮,不减龙团雀舌也。”寥寥数十字,就勾勒出天柱山水之美与茶庄茶的品质。

霍建明/摄霍建明/摄

  岩石分化的“字句”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陆羽《茶经》

  海心谷茶园位于天柱山腹地,海拔1000米, 21亿年的地质变迁运动,形成独特的地质环境,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规模达80亩。

  这里,向阳而坐,鸟儿衔种,随遇而生,万株茶树四处散落,或生于巨石之上,或长于岩缝之中,或藏身桃李树丛,或扎根崖壁之下,拥有“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双重特质。

  这里,山峦层叠,云海缭绕,雾气氤氲,鸟语花香,清新的空气,涵蕴出高山野茶优良生态品质。

  这里,植被繁茂,拥有 “三富(富锌富硒富负氧离子)”资源,负氧离子超过1万个/cm3,远超国家最高的Ⅰ级标准3000个/cm3。茶芽硒含量最高值达0.959mg/kg,远超0.4mg/kg的富硒标准,锌含量最高值达129.6mg/kg,远超80mg/kg的富锌标准。

  生长于皖山之巅,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沾晨曦之初露,受云雾之滋养,享幽谷之清风,海谷岩茶仿佛盛开在云上的“字句”,超然物外,低调内敛。

  唇齿之间的“春味”

  经过一冬的收敛含藏,初春的芽叶饱满紧实,内含营养丰富,春芽吐芳采茶忙,三四月间,正是采茶制茶的最佳时节。

  竹篓盛放、竹席摊凉、高温杀青、手工揉捻、茶锅做形、茶胚烘焙,特级云雾茶经过纯手工制作,表面仿佛覆盖了一层云雾,形状成色俱佳。

  谷雨尖子的加工程序更为复杂,经高温杀青、摊凉、揉捻后,再将茶胚放进专门的茶焙上,以栗炭火烘焙到适宜干度,再放进茶锅辅以炭火精心磨制,待至表层形成白毫之后,传统手工的皖山贡品茶“谷雨尖子”便大功告成,保质期可达30个月。

  原生态的生长环境,蕴藏海谷岩茶的优良品质,上等的谷雨尖子含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矿物质、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物质,是缓解春困的知音。

  好山出好茶,好茶需好水。用高山山泉水泡出的海谷岩茶,一盏清汤,芽叶浮沉,少顷沉入杯底,芽叶饱满,汤色澄碧,色泽均匀,仿佛空谷幽兰,清香由远及近,小饮轻啜,沁人心脾,品之如沐春风,如繁华过后的宁静,更是心灵的洗涤。

  趁着春暖,假海心谷之间,沏一壶海谷岩茶,于山水间,细品时光清浅,你若懂得,茶不负你。

  走过千山万水,岁月百转千回,期待海心谷相逢,你若来,我恰在。

涂晓华/摄涂晓华/摄

  (文/ 张泽胜 陈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