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慧,这是什么?”“苹果。”

  “苹果什么颜色?”“红色。”

  “小慧吃过苹果吗?”“吃过。”

  “苹果好不好吃?”“好吃。让妈妈给老师吃苹果。”

  ……

  在门外听到这段对话时,你可能认为这是3岁孩子与妈妈的交流。

  其实, 这是利辛县特殊教育学校老师蒋永平“送教上门”,正在给13岁的智力残疾儿童小慧(化名)上课。

  近年来,本着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利辛县创新工作方式,全县选出203名老师“送教上门”, 399名重度残疾儿童“居家上学”。“送教上门”为重度残疾儿童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户。

  智残儿童的新世界

  小慧家住利辛县西潘楼镇后王村,患有二级智力残疾,家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无论是家庭状况,还是其自身,都决定了小慧可能永远进不了校门。而她的妈妈金艳玲,这么多年来最重要的事,就是留在家里照顾她。这又让这个贫困的家庭,经济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2018年4月,利辛县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方案》,遵循家庭自愿、送教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由利辛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各学区就近的普通中小学联合开展送教工作。

  蒋永平作为利辛县特殊教育学校的送教老师,开始上门为小慧上课。“这可是我们没敢想的事情呀。” 金艳玲说。

  半年多来,蒋永平每周定期带着教具,骑着专门配置的送教电动车,从县城花40分钟赶到小慧家,为其上课。

  蒋老师的教学,已经开始显现效果。

  蒋永平介绍后,小慧主动地和记者握手、打招呼。而半年前,在别人眼中,小慧还是一个毫无希望,只会发呆的智力残疾儿童。

  “蒋老师教得好,又有耐心,小慧变化很大,村里人都说她和过去不一样了。”金艳玲高兴地说,只要几天不见,小慧就缠着要给老师打电话,说想老师了。

  蒋永平的确很有耐心。在认识四季中的冬季这一堂课中,她先问小慧当天穿的什么衣服,与夏季的衣服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导出冬天穿棉衣的原因是因为冷,继而引导小慧知道冬季不能吃生冷食物等常识。

  金艳玲希望,小慧通过学习,能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将来父母老了,能在社会上独立生存”。

  目前,利辛全县享受“送教上门”服务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中,一半以上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的孩子。

  免费送教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残疾孩子,可能会拖垮一个家庭。” 利辛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蒋成超说,家庭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治疗康复费用,还需要投入大量的陪护精力,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绝大多数家庭无法承受。

  2014年3月,利辛县开始探索组织特殊教育学校骨干教师,利用周末为重度残疾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

  初步探索后,2015年9月,该县把全县划分为6个片区,分别任命6位教师为片区班主任,送教上门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大。

  2018年4月,本着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扶贫先扶智”的原则,利辛县又出台了《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方案》,由县特殊教育学校和各学区普通中小学联合开展送教工作,遵循家庭自愿、送教上门、免费教育的原则,建立送教上门长效工作机制,定期入户授课。

  不仅仅“送教上门”是免费的,重度残疾儿童还享受每年每人800元的寒门圆梦资助,同时叠加享受孤残家庭资助,每人每年小学500元,初中800元。

  除了399名重度残疾儿童外,利辛县全县1717名6至15周岁的残疾儿童少年,无一辍学。

  静看迟开的花朵慢绽芬芳

  纪王场乡夏庄建档立卡贫困户夏文杰15岁的儿子中意,智力只相当于3岁左右的孩子,并伴有肢体、言语障碍。

  1月8日下午,在两小时的课程中,中意能够自主说出数十张教学照片的主要内容,并多次与老师抵头表示亲近。“我觉得只要坚持送教上门,肯定有希望。” 中意的送教老师李冲是附近李大庄小学的负责人,去年6月份主动报名为中意“送教上门”。

  下课后,中意将老师课前带给自己的饼干、饮料,分两次搬到了伯父小屋里。“中意很小的时候就由伯父照看,他心里有数着呢。”李冲说。

  “让智力残疾的孩子信任一个陌生人,并接受你的教育,并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对一名普通学校的老师来说。”经过一个多学期的“送教上门”,李冲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送教模式。“重度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送教内容至少包括五个方面:送温暖和关爱、送生活技能、送语言训练、送肢体康复以及送文化知识。”

  事实上,李冲为中意的送教内容,还停留在前四个方面。他计划下学期开始送文化知识,“希望下学期孩子能掌握10以内数字的概念,以及常用的问候语。”

  “我有一个愿望:我愿做一把伞,为孩子遮风挡雨;我愿做一双翅膀,助孩子自由飞翔;我愿做一把钥匙,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扇窗。” 李冲在自己的送教感悟中写道:“我坚信,只要和家长一起努力,一定能见证一个生命的奇迹。”

  “感谢我的孩子们,感谢生活让我遇见了你们这群折翼的天使。我会一路相伴。用我的余生去爱你们。”2018年10月23日19时13分,蒋永平在自己的QQ空间写下自己参与重残儿童送教上门的感动和收获,“我要做个牵着蜗牛去旅行的慢行者。因为慢,才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才可以体验到生活的五味杂陈。慢下人生的脚步,静静看这些迟开的花朵慢绽芬芳。”

  亟待打破现有瓶颈

  “虽然‘送教上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需要不断努力解决。”利辛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坦言,重度残疾儿童 “送教上门”工作当前存在明显的瓶颈。

  摆在眼前的第一问题是送教任务繁重,师资力量不足。据统计,399名需“送教上门”的孩子分别有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多动症、孤独症等重度残疾,甚至一人患有多重残疾。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利辛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在全县203名送教老师中,专业的特殊教育学校送教老师仅有5人。

  蒋永平是2011年利辛县特殊教育学校首批招入的老师。从事特殊教育以来,在聋哑教育、培智教育、语言康复领域都有着深厚的实践经验。因此,她一人负责为11个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

  其他专业送教老师,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还有,教学效果缓慢、家长配合不足、缺乏康复器材、送教教师缺乏交通工具等,都是利辛县“送教上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如何解决?

  利辛县计划以特殊教育学校为纽带,以普通学校为辅助,多举措搭建通畅的“送教上门”网络,打破现有瓶颈,让每一个重度残疾儿童都能更好地居家上学,让他们在生活技能、社会适应性、文化知识、身体康复、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做更好的自己。(任雷 张珍)

  来源:中国亳州网

  (责任编辑 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