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黄山市聚焦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六个方面,进一步弘扬绿色风尚,筑牢绿色屏障,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聚焦生态空间,进一步筑牢绿色屏障。探索编制全市国土空间规划,推动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多规合一”,坚决防止一切挤占生态空间的行为。强化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红线,确保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性质不改变。统筹做好黄山、齐云山、牯牛降、太平湖等重要节点保护,加快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断提升世界遗产保护整体水平。

  聚焦生态环境,进一步抓好治理攻坚。以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等“五控”为抓手,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治理,推进扬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抓好秸秆禁烧、燃煤锅炉淘汰等工作,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抓实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围绕新安江、太平湖和阊江三大流域,持续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对沿江沿湖排污口的监管,完善城市雨污管网,加快推进餐厨垃圾处置PPP项目。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和辐射安全管理,开展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推动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聚焦生态经济,进一步加快绿色发展。大力发展基于良好生态的精致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徽菊、中药材、泉水鱼、稻虾等特色种养业,进一步打响黄山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以生态标杆发展新型工业。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大规模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引进培育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加快培育精密制造、绿色食品深加工等生态产业,让绿色低碳成为黄山工业的显著特征。以生态优势助力全域旅游。把全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积极推进“旅游+”,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徽州民宿、摄影写生、研学修学、户外运动等旅游新业态。

  聚焦生态生活,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以“城市双修”试点为抓手,深入实施全域环境整治,持续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强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一体化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着力抓好农村垃圾治理PPP项目运营,加快推进农村污水PPP项目,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制定切实可行措施,提高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提高公众绿色出行率,提高节能节水器具普及率,提高政府绿色采购比例,努力让绿色生活深入人心、成为常态。

  聚焦生态文化,进一步弘扬绿色风尚。发扬徽州文化内涵,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完善乡规民约,培育生态道德,鼓励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巩固扩大农药集中配送、“生态美超市”成果,完善利益引导机制,持续在推深做实上发力,让广大群众在保护环境中转观念、得实惠。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培训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广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着力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风尚。

  聚焦生态制度,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办法,科学设定考核目标,合理确定指标权重,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以鲜明的考核导向推动任务落实。综合运用督查、交办、巡察、约谈等措施,开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专项督查,推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实行生态考核“一票否决”,以责任到位倒逼工作到位,用刚性制度守护绿水青山。

  来源:黄山日报  

  (责任编辑 牛丹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