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安徽:实现“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

  央广网合肥4月15日消息(记者赵家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根本出路在创新,关键靠科技,归根结底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如何实现“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为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近年来,安徽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

  2022年安徽毕业生留皖就业率创历史新高

  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持中科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计划利用3年时间增设本专科专业点1000个,改造升级800个,停招撤销1400个;积极引进国内重点大学高层次人才到省属高校担任校级领导或学科带头人,每年引进1000名左右青年博士……谈起安徽将如何奋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储常连拿出了详细的计划表。

  储常连告诉记者,党的十九大以来,安徽省新设高校3所,另有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新增在校生46万人。全省高校累计培养毕业生217.59万人,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是服务安徽省新兴产业、主导产业和民生急需。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始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其中2022年毕业去向落实率94.9%,留皖就业率74.2%,创历史新高。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中之重。以安徽医科大学为例,2022年该校共有4723名毕业生,其中毕业本科生3187人,毕业研究生(含博士、硕士)1536人。《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8月31日,总体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4.20%,其中本科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3.38%,研究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5.90%,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在招揽人才方面,安徽宁国县更是卯足了劲。2016年从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宁国人柯玉超便回到了家乡。“回到宁国不单单是因为家乡情结,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有和我研究方向非常匹配的企业。”柯玉超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来到宁国扎根。这座皖南小县城也连续多年实现人口净流入。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4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直接奖励住房一套、坚持每年评选宁国“发展功勋”、优秀人才贡献奖……人口净流入的背后离不开宁国市委市政府对“抢人”工作“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2022年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跃居全国第7位、连续11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创新环境由2021年的全国第12位跃升至全国第3位,实现了科教大省向科技创新策源地的跨越发展。

  中国科大开发出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新家族(央广网发 中国科大供图)

  发明专利,是衡量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不久前,记者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知识产权创造取得新进展,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其中,2022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025项,首次突破千件大关,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年度授权发明专利破千的高校类科技创新主体。

  “十三五”以来,合肥工业大学累计授权发明专利5077项,连续多年稳居安徽省高校科研院所首位;累计服务安徽企事业单位2500余家(次),合作项目超4000余项,为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一批龙头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学校创新发展的需求传导型政产学研用合作“合工大”模式,已在省内外11个地市和多家行业企业应用推广,立项产业创新引导资金项目50余项,转让专利近200项,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的科技成果转化网络体系初步建成。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姚群表示,安徽将把建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世界一流创新高地作为牵引,把建设一批特色创新中心作为支柱,把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作为保障,把实施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作为突破口,把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为关键举措,把开放创新、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作为重要支撑,奋力打造科技强省,努力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安徽力量、为安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增添更多强劲动能。

  打造风清气正的人才发展生态

  在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方面,到2022年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477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9.7万人。全省共有科研机构7267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35万人,呈现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随着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部分。

  阜阳技师学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三转四像”办学模式(央广网发 阜阳技师学院供图)

  一走进阜阳技师学院的校园,就能看见耸立在校园西边实训楼群上的一行大字“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

  学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主要是老师进行集中理论教学,而下午则进入车间进行实训。在实操车间的一处机床旁,三四位学生正围在一位主操老师身旁,学习机床操作。16岁的小朱是机电工程系的二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自己平时主要跟着高年级的优秀学长学习机床操作,“在毕业后学校会帮助我们找到适合自己技能的对口企业。”

  通过长期实践,阜阳技师学院先后与航天科工二院、奇瑞集团、江淮集团等150多家企业开展以生产型实训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并在全国率先探索出“三转四像”办学模式,即“校长围绕厂长转、专业围绕产业转、教学围绕生产转”和“学校像工厂、教室像车间、老师像师傅、学生像徒弟”。2022年,安徽省委改革办向全省印发阜阳技师学院“三转四像”改革创新案例,并列入安徽省2022年度十大改革案例。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连政告诉记者,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技能人才,为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能支撑,省人社厅将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推广“三转四像”办学模式就是其中之一,“接下来,我们将在全省技工院校中推广这一办学模式,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办学,让学生出校门就能进厂门、上班就能上岗。”

  同时,程连政还表示,下一步,安徽将抓好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升级人才引育平台、提升人才服务保障水平等重点工作,落实职称评审、人才招聘、岗位管理各环节“放管服”改革,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打造风清气正的人才发展生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编辑:鲍玉婵

  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责任编辑 樊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