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时钟型”铁路枢纽

  8月17日,记者从“合肥这十年”第五场新闻通报会获悉,十年来,合肥加速打造多向立体、内联外通的大能力快速运输通道,不断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有力促进了区域间协调联动发展,便利群众出行生活。

  铁路:“米字型”枢纽趋向“时钟型”

  这十年,合肥铁路建设强力推进。截至2022年8月,全市铁路通车里程达884.6公里,近10年间增加463.8公里,年均增速7.7%。铁路网密度达772.9公里/万平方公里,其中高铁里程524.3公里,高铁网密度达458公里/万平方公里,已构成对外八个方向“米”字型高铁辐射格局。十四五期间,合肥将加快建设合新高铁,推进建设沪渝蓉沿江高铁合宁、合武段,推进启动合康高铁前期研究,构建完善“时钟型”高速铁路网。

  高速公路:打造“两环十三射多联”网络

  十年来,新桥国际机场高速公路、合宁、合安、合芜高速公路“四改八”扩容工程、滁新高速等陆续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已覆盖合肥都市圈内所有市、县,将形成直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两环十三射多联”的高速公路网络。

  数据显示,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482公里,在建里程241公里(不含改扩建),建成后的总里程是2011年的1.7倍,预计“十四五”末全市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达1000公里。

  机场:力争2030年吞吐4000万人次

  近十年,合肥机场旅客吞吐量由2012年末的519.4万人次增长至2019年末的1228.2万人次,年均增长13.1%。2018年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大关,跨入国内大型运输机场行列。

  作为长三角机场群的重要区域枢纽,根据计划,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将形成多航站体系。建成后,2025年,机场旅客吞吐能力达到2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30万吨;2030年旅客吞吐能力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万吨、飞机起降30.5万架次的发展需求。

  水运:六河一湖区域航道网络形成

  十年来,合肥的港口吞吐量持续跃升,累计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55.3万标箱。目前,合肥市已形成六河一湖的区域航道网络,内河航道总里程704公里,其中,通航里程478公里,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220公里,占全市通航里程的46%。

  十年来,合肥的水运建设投资持续攀升,建成合裕线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店埠河航道改造工程和合肥综合(国际集装箱)码头,全力推进引江济淮(江淮运河)工程、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码头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兆西河通江一级航道建设和下派多式联运枢纽港建设。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的不断推进,省内南北水运大通道初现雏形,未来将实现江淮航道在合肥境内沟通。 实习生 胡康琪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 陈素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