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肥出台一揽子政策稳住经济

  内容涵盖7个方面共34条政策 买房买车都有利好消息

  合肥市人民政府日前发出《关于印发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内容涵盖助企纾困财税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稳投资促消费政策、保粮食能源安全政策、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政策、保基本民生政策等7个方面,共34条。在一揽子政策中,合肥市强调“房住不炒”定位,但也提出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贷款需求,加大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

  年内开建智慧住宅3万平米+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发现:34条中有多条政策涉及房地产领域。

  在稳投资促消费政策中,合肥市提出:支持缴存职工购买首套首贷刚需自住房,单方正常缴存最高可贷款额度由45万元提高到55万元,夫妻双方正常缴存最高可贷款额度由55万元提高到65万元。本市无房租住商品住房的,单身职工每年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限额提高至1.2万元,已婚职工夫妻双方每年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房租的限额合计提高至2.4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市提出将推动智能家电与住宅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房地产企业建设不同层级智能家居成套系统的示范住宅,年内开工建设智慧住宅3万平方米以上。

  与此同时,合肥将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贷款需求,加大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提高对优质建筑企业的授信额度。

  另一方面,合肥市也在一揽子政策中强调“房住不炒”定位。“坚持房价地价联动机制、价格会商机制,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2022年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3万套(间),基本建成棚户区改造16个、13650套,为400个单元加装电梯,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73个。”

  减税补贴补助刺激汽车消费

  对于有购车需求的市民来说,合肥车市迎来一波刺激消费政策。

  其中,合肥市对购置日期在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内且单车价格(不含增值税)不超过30万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

  合肥还将对2022年二季度购置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个人用户,在原电费补贴基础上,再给予1000元电费补贴。

  与此同时,合肥还将支持报废老旧机动车置换新车,2022年7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报废旧车并在合肥市注册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置换购买“国六”标准新车的消费者,每辆给予3000元补助。

  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布局建设,合肥市将在2022年新建各类充电桩8000个。“新建住宅小区按不低于总车位数30%的比例配建充电设施,新建公共停车场和办公楼、商场、酒店等公共建筑,按不低于总车位数35%的比例配建。”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发现:合肥还将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实施范围扩大至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困难的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缓缴实施期限为企业申请之月至2022年底。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

  稳就业开发一批新型“工作岗位”

  “稳经济”就是“稳就业”。

  为了稳住就业,一批新型“工作岗位”将在合肥出现。一揽子政策中提出:合肥市将创新在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开发疫情防控员、社区管理员、安全信息员等临时性专项岗位4200个以上,安置有就业意愿的失业人员。

  与此同时,合肥市正在开发4100个短期就业见习岗位,安排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3~6个月就业见习、参与疫情防控等服务。

  此前,合肥市已经在全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6805个、开发公益性岗位10800个。

  合肥市还鼓励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货车司机贷款及受疫情影响的个人住房与消费贷款等实施延期还本付息。

  特别是,合肥将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受疫情影响隔离观察或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推动银行机构对其存续的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

  “对延期贷款坚持实质性风险判断,不单独因疫情因素下调贷款风险分类,不影响征信记录,并免收罚息。”合肥市政府相关人士表示。

  对承租本市国有企业经营性用房或产权为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合肥市在免收2022年2至4月份房屋租金的基础上,还将对涉及批零住餐旅游、文体娱乐、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养老托育行业的,再免收2022年5、6月份房屋租金。

  全力保障合肥化肥市场供应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市还在一揽子政策中特别提出保障粮食安全。

  合肥将健全化肥供应网络,做好市级化肥储备,及时协调省级以上承储企业及时投放足额春耕肥、夏管肥至合肥市场,全力保障市内化肥市场供应。

  合肥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300万吨左右,对发展双季稻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给予每季稻100元/亩补贴。对达市级建设标准的优质粮食绿色生产基地,水稻种植1000亩以上、小麦种植2000亩以上,均给予一次性奖补20万元。(记者 梁巍)

  来源:安徽商报

  (责任编辑 李小涵)